序 幕(第2/15页)

托尔曼号在海底火山区域徘徊了整整3个月,采集水样并绘制海底这一热腾腾且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火山每次爆发时,虾蟹都会成群地逃走,但很快又会跑回来享受火山喷发带来的微生物的饕餮盛宴,而它们又会吸引大量的白化乌贼,偶尔也有巨型鱿鱼前来觅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食物链。

海底蝙蝠机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托尔曼号的船员正将海底蝙蝠机召回,此时在声呐设备的探测区域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这个屏幕中央的光点无疑是个生命体。但问题是:它到底是个啥?

声呐仪绘制出了一只巨型动物的图像,这只动物超过50英尺长,通过周长来看体重应该在15到25吨之间。再大的巨型乌贼也没有这么庞大,而根据信号的深度来看——32332英尺——也不可能是巨头鲸或是任何已知的哺乳动物。

船上的四个海洋学家中有三人都认为这是条巨大的鲸鲨。

但队里最年轻的科学家不同意。

保罗·阿格里克虽不像他的父亲皮特一样是位企业家,但这位32岁的生物学家同样很少让机会从他手中溜走。他推迟了船的起航时间,命令船长驾着船在海上兜圈子,利用海底蝙蝠机作为诱饵吸引海底的那个生物,同时他利用托尔曼号的声呐进行一些实验。

遥控机器人潜水器的声呐发出的24kHz(干赫兹)声波对这只神秘生物毫无影响,而当声波低于12kHz时,却刺激到这只庞然大物忽然从海底猛地向上一跃——这可不像是鲸鲨的行为。从保罗的经验上看,这家伙无疑是只食肉动物,而且很明显肯定不是只吃虾的那种,尽管如此,它这么有侵略性,却拒绝离开这个深渊的热液柱底层而跑到上层的水域中。

“这绝不是只鲸鲨,但确实是只鲨鱼。从对声波的敏感性上看它有着洛伦齐尼壶腹(鼻子下方一个胶质的气孔)……我觉得这可能是只噬人鲨属的家伙。”

“证据呢?”鱼类专家埃里克·斯坦普挑衅地说。

“体形是一个。它的周长比任何我能想象到的鲸鲨都长。”

“啊,是,但这么大的体形可能是为了适应深渊中冰冷的海水。别忘了伯格曼法则:水温越低,生物的体形就越大——这是为了使鱼身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减少自身热量损失。要我说这就是个食物链底端的大肉食鱼,没有迹象表明就是噬人鲨属的。”

“是深海肉食鱼,教授,可不见得是食物链底端,而且不管是食物链底端的肉食鱼还是鲸鲨都不可能攻击遥控机器人潜水器。反正我觉得如果它想的话,这只鲨鱼也是能离开这暖流层的。”

“好啊,大神,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卢卡斯·海特曼说道。他是托尔曼号的船长,以前还和保罗是一个兄弟会的兄弟,这个纯正的新泽西人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打击保罗自信的机会。

“很简单,从鲨鱼体重的基本知识就能推测到,反正你也不懂。就拿大白鲨来说,一种噬人锥齿鲨。大自然赋予这种大型鲨鱼一种特殊的身体结构——它们的侧线是由网状的动脉和静脉组成的。当它游动时,由于肌肉的运动在静脉血中产生热量,从而加热动脉血,就像内部的电热管一样。这种特性叫巨温性。面前这只鲨鱼肯定有同样的身体系统,这就意味着它能够轻松地产生足够的热量到达水面,而它却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它早已适应了待在这片暖洋洋的栖息地中。”

“适应了什么?”

“末次冰期。认真听讲,卢卡斯,看来我得解释到五年级小孩都能听懂的程度。我们知道末次冰期的冰川影响了暖水流的流动,阻断了三个温带海洋之间的食物链。但这些深海海沟坐落于热腾腾的火山之中。就像我们看到的罗塔1号火山,温暖滋生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形成了食物链。如果超深渊带正好位于这些鲨鱼的栖息带的范围,那它们就能躲到热液柱下的暖流层中,从而有机会幸存下来。而余下的那些,就会因为无法适应极度寒冷的水温而灭绝了。”

“余下的那些?保罗,听起来好像你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从它的体形上、凶猛程度上看,还有它是独居的,我敢百分之九十七地肯定,我们正在追踪一条噬人巨齿鲨。”

“巨齿鲨?”斯坦普教授轻蔑地笑着。

两名来看热闹的海洋学家显得很感兴趣。“巨齿鲨是捕猎鲸鱼的,保罗。从近陆区域捕捞的成千上万牙齿化石上来看,巨齿鲨可是喜欢在浅水地区生存的。”

“也许大部分的巨齿鲨牙齿是在浅海发现的,因为那儿更容易被发现啊。但我们也在深海发现过巨齿鲨的牙齿的。事实上,皇家海军挑战者号就在同样的水域,同样的深度发现过牙齿。不不,同志们,这绝对是条巨齿鲨,我要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