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石传奇(第2/13页)

“那你又怎么看‘海眼’?”老方继续发问道。

“‘海眼’的说法在整个成都平原都流传甚广,我想这应该是古蜀先民对于水患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恐惧。”

“这又怎么说?”

“成都平原在远古时期曾是浩渺汪洋,但自有人类活动起,海洋就已消失,整个平原都变成了低洼湿地,一旦岷江洪水季节性泛滥,坦荡如砥的广阔平原将成为一片泽国水乡。古蜀先民因此饱受水患之苦。”

“直到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才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老方附和道。

“其实,蜀地治水也不光是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在古蜀国被秦国吞并以前,历代蜀王都致力于抵御水患、建筑水利,都江堰只因是最后一个集大成的宏伟工程而被后世熟知。”舒汉正笑着打住了话题,“当然,这个扯远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见解很独到。”老方拍了拍舒汉正的肩,“感谢你的解惑。好了,我不打搅你了。”

说完,老方与舒汉正握手作别,舒汉正又投入了对巨石的探究中。

随后几天的挖掘证明舒汉正的推测大抵是对的,考古工作者掘地三尺,也没能在巨石周边发现任何遗迹或墓穴,看起来孤立的巨石堆真的只是古蜀先民祭祀活动的遗迹。

鉴于大石出土之处已变成开发商的楼盘用地,经过各方协商,政府决定择日将五块巨石整体搬移到距出土地四公里外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很快,成都市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这一决定。

舒汉正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满意,在他看来,这样能保证大石文物日后得到良好的保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心底认定“五块石”与金沙遗迹同属一个文明的产物——都是由古蜀先民在中原文明尚未进入四川盆地时创造的,因此,“五块石”也算是物归原处。只是,要让学术界认同他的这个观点,他还需要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于是,在接下来的周末,舒汉正一个人来到了金沙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城区的西北二点五环,占地四百五十六亩,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2001年金沙遗址被发现时,这一带周围还是荒凉的城郊农田。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博物馆周边渐已林立起成片的高档住宅小区。所幸的是,在阔大的馆区内还是保留了茂盛的植被以及潺潺小溪,使得游客在瞻仰古蜀文明之光之余,还能享受到城市中难得的自然之境。

今天是周日,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很多。舒汉正对这里已是相当熟悉,他径直走进了设施现代化的文物陈列馆。

场馆中琳琅满目地陈列着一件件旷世珍宝,这些陈列物都出土自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庞大祭祀坑。舒汉正漫步在馆中,幽暗的光线、空灵的背景音乐声,让他犹如进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古蜀王国祭祀现场。象牙、玉琮、玉璋、玉圭、青铜立人、石跪坐人像……他的心情不由变得宁静起来,一个人静静地审视起古蜀文明的脉络。

在三星堆与金沙遗址被发现之前,古蜀国可谓始终笼罩在“开国何茫然”的云雾缭绕中,语焉不详的历史仅散见于《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几部古籍的寥寥数言。相传,古蜀国先后出现过五位杰出的国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他们给后世留下了一系列极其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诸如“蚕丛纵目”“柏灌神化不死”“鱼凫嬗变为老鸹”“杜宇啼血化杜鹃”“鳖灵溺水死然后复活”等。这让人很难辨别半人半神的历代蜀王与他们所创造的神秘王国是否真实存在于历史。

所幸的是,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相继发现,使得荒谲扑朔的上古传说成为确凿的信史。

不觉之间,舒汉正来到了展厅的中心位置,在这里他见到了整座博物馆最负盛名的珍宝——太阳神鸟金箔。

光彩熠熠的金箔被展示在一个立体水晶柱之上,纤巧的金箔厚度仅零点零二厘米,整个图案以精致的镂空方式呈现。太阳神鸟内层分布有十二道蜿蜒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逆时针飞翔的飞鸟首足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蓬勃飞翔,因此太阳神鸟又被称为“四鸟绕日”——这展现出远古蜀先民独特的太阳崇拜。

在太阳神鸟前驻足了很久后,舒汉正又踱步到了与神鸟遥遥相望的黄金面具展示区——黄金面具是博物馆中与太阳神鸟齐名的另一件镇馆之宝。它的尺寸与真人面孔相同,外貌却迥异:四方阔脸,长方形招风耳,一双镂空的大眼,下眼睑低垂,挺鼻大嘴,尽显一股岿然不动的王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