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园(第2/13页)

叶青衫教授亲自在机场出口处相迎,这使陈橙颇感汗颜。她快步上前挽住叶青衫的胳膊,口里连称如何敢当。这并不是陈橙作态,因为叶青衫正是十五年前她大学时代的老师,那时她的专业是光子商务,这门学科是新四经济时代的支撑,但是在陈橙求学的时候这门技术已经没落了很多,至少一点,那时学这门专业的人要想找到满意的职位就得费不少周折了,以前那种一家有女众家求的热闹场面早已是明日黄花。

这次陈橙之所以选择回国在很大程度上与叶青衫的力劝有关,在内心里她其实一直对于当年自己违拗老师意愿变更专业一事存有内疚。林欣不明就里地站在一旁,面对记者们连珠炮样的提问一语不发。有人拉出了大幅标语,上面写着“欢迎世界著名脑域技术专家归国讲学”。好事的人群围拢来,虽然他们都是外行,但对于“脑域”这种最最热门的技术都是耳熟能详的。政府已经将“脑域”技术列入了国家发展纲要,当下几乎在任何角落都能听到与之相关的各种声音。现在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个国家未来能否强大就在于能否占领“脑域”技术领域的制高点。语言学家统计过,“脑域”是近年来出现频度排名第二的词汇,排名第一的是“新四经济”,而从实质上讲这两样可以算成一回事。

叶青衫兴奋得满面红光,头上的根根银丝抖得像在跳舞,这次陈橙能应他之邀回国令他颇感欣慰。“脑域”技术是诞生于国外的尖端科学,国内极度缺乏相关人才,更何况是陈橙与林欣这样卓有建树的专家。一时间叶青衫不禁有些感慨,陈橙与林欣都那么年轻,都只有三十多岁,像他们这样的年龄如果是在传统领域恐怕连新锐都还算不上,而现在他们却都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权威了,说起来还是新兴领域成就人。

陈橙与林欣在人潮的簇拥下朝停车场走去。这时陈橙突然看到远处僻静的角落里晃过一道似曾相识的背影,刹那间她的感觉就像是被从天而至的一道闪电击中了。陈橙轻叫一声,仿佛晕眩般扶住了额头,之后她恍若无人地朝那个角落奔去。人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都眼睁睁地看着这奇怪的一幕。但是陈橙奔过去后并没有见到她要找的人,空荡荡的地上只有一张被风翻动的报纸。陈橙下意识地俯身,在报纸的头条处醒目地印着一行字:世界著名脑域技术专家陈橙林欣定于明日回国。有人在字的下面画了一行波浪线,笔迹凝重而粗壮。

直到见到这张报纸,陈橙才确信自己刚才的确看到了那个人。何夕—她在心里低喊一声,宛如咀嚼一则古老的故事,而与此同时一滴泪水突兀地从她的眼角沁出来滑落在地。陈橙茫然无措地四下张望着,但她却找不到遥远记忆中那双充满灵性的眼睛了。

在场的人都在心里留下了一个谜,只有叶青衫除外,他在心里轻叹口气,了解地望了陈橙一眼。叶青衫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此时令陈橙落泪的正是这么多年来令他内心始终无法平静的那个人。这么久以来那个人一直是叶青衫心底隐隐作痛的伤口。在遇见那人之前他从未想到世界上竟会有那样聪颖的人,同时也想象不到这样的人一旦误入歧途竟会是那样可悲可叹。

(三)旧雨

六个月的紧张日程几乎让陈橙吃不消,这段时间以来她简直没有时间休息。她一方面主持由政府出巨资建立的“国家脑域技术实验室”,另一方面则是一个讲座接着一个讲座。叶青衫已经感到局面有点无法控制了,他出于关心曾经试图拒绝一些地方的邀请,但是没有一次成功,“脑域”技术在这片土地上正掀起不可抑止的热浪。

陈橙对这一切也有些意外,但真正感到吃惊的是林欣。至少陈橙以前曾经在国内生活过很长时间,见识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追逐世界新浪潮时的热情。而林欣则是第一次回国,他完全被人们那种充满虔诚的情绪感动了。有很多次当他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仰望着的眼睛时,几乎有要流泪的感觉。因为从那些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光芒让他觉得自己此刻扮演的是一个神的角色,就仿佛传播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每当这种时候林欣就会放慢自己的语速,并且尽可能声音洪亮一些,让每句话都能够一字不漏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去。他觉得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虔诚的目光。

今天是一次总结性的报告会,近段时间来的讲学将暂告一个段落。“国家脑域技术实验室”的工作非常顺利,已经产生了多项重大成果。现在林欣正在向听众分析脑域技术的应用前景,他的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陈橙埋头浏览资料,心里思考着需要强调的地方,但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悸让她无法继续,她有些恍惚地抬起头,隐约觉得一双很亮的眼睛正从某个地方看着自己。陈橙循着内心的方向望过去,她看到一个倚在入口处的人急速地低头离去。陈橙心中一凛,她迅速写下“我有急事”几个字递给旁边的叶青衫,之后便悄悄退到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