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9页)

参观一遍后,布德里斯说:“现在领你们参观我复活成功的袋狼,此前从没人获准参观过。我的资助者不许我提前公开它们。他们的计划是:等繁衍出足够数量,首先在袋狼保护区露面,把保护区建成一个真实的侏罗纪公园,让保护区的名字变得名符其实。”他平淡地补充一句,“《侏罗纪公园》那部电影把复活灭绝动物这门技术弄得人尽皆知,但实际上,复活已经灭绝的古代动物,我才是第一人。”

他领两人来到一个封闭的大院,用遥控器打开大门。院中有圆形铁栅栏,栏中围有面积很大的石山和小溪。走近看,山石树木间有几只袋狼——不是标本而是活的袋狼!这种奇特动物是从已经消失的历史中重新返回现实世界的。它们体形似狗,头似狼,身长有一米多,尾巴细而长。体毛又短又密,呈土灰或黄棕色,背部生有十几条鲜明的黑色带状斑,有点像老虎的斑纹;母兽腹部有育儿袋,但眼下袋中都是空的。

栅栏内有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投食,投的是半大的活鸡。活鸡是剪了翅膀的,咯咯惊叫着四散逃跑,袋狼们群起追逐。袋狼的奔跑方式非常奇特,有的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有的则像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更奇怪的是,对于同一个个体,这两种方式是可以互换的!布德里斯说“本土物种比较原始”,这话不假。与非洲猎豹、狮子或亚洲虎相比,袋狼的身手明显笨拙,有点像笨手笨脚的熊猫。当然,尽管笨拙,捕捉这些剪去翅膀的鸡还是游刃有余的,它们都已经捉到鸡,正贪婪地撕吃着。三个人伏在栅栏上观看,那位叫哈里斯的员工见来了客人,走过来笑着问了好,又返回去继续喂食。等袋狼们吃完晚饭,布德里斯把右手食指含在嘴里,吹了一个响亮的口哨。圈里散布的袋狼听见了,立即朝这边跑过来,它们显然同布德里斯很熟,从栏杆中争着伸出脑袋让主人抚摸,从喉咙里发生亲热的哼哼声。

布德里斯介绍说:“这就是袋狼,因为背部有类似虎的斑纹,又叫塔斯马尼亚虎,是澳洲土生的大型肉食动物,早就灭绝了。我用基因克隆方法复活了它们,具体方法比较专业,你们愿意听我详细讲讲吗?”

本伊萨笑着摇摇头,“我俩恐怕听不懂的,也不感兴趣,不必讲了。我只想问,它们确实是真正的袋狼吗?”

“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言之尚早。但我拿它们和真袋狼的标本作过严格比对,两者形貌完全一样。至于两者的生活习性,参照先期移民留下的资料也没发现什么大的差别。其中最有力的一个佐证是:资料中说袋狼的行走方式很特别,可以熟练地四足奔跑或后足蹦跳,这种习性在地球动物界中是孤例,而我复活的袋狼正是这样!你们刚才都亲眼看到了。所以,至少以公众的标准来看,它们就是真正的袋狼。”布德里斯又问,“知道袋狼灭绝的原因吗?”

“请讲。”

“我刚才已经说过,澳洲的土生动物都比较原始,竞争能力太弱。五千年前,东南亚某民族来到澳洲,后来演化为澳洲土著的一支。他们带来的家犬有些变成了野犬,在澳洲大量繁衍。处于原始阶段的袋狼竞争不过高度进化的野犬,很快就灭绝了,只有塔斯马尼亚岛因为与大陆隔绝,没有野犬,所以袋狼未受影响,一直存活到欧洲移民到来。可以说,岛上袋狼的灭绝完全是欧洲移民作的孽——那时为了保护家畜,政府出赏金大量捕杀袋狼。据记载,当时一共捕杀了二千二百六十八只。在这个小小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袋狼大概总共也只有这么多啊。最后一只袋狼死于1936年,尸体被保存下来。多亏这样,我才能得到袋狼的完整基因。”

他扭过头,看着两位客人的眼睛,加重语气说:“你们知道吗?欧洲移民在灭绝二千二百六十八只袋狼的同时,还灭绝了他们心目中的另一种‘野兽’——五千名本岛土著。本岛土著与澳洲土著原是一体,但自打巴斯海峡出现、隔断了本岛与澳洲大陆的陆桥后,塔岛土著就完全与世隔绝,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塔斯马尼亚族群,在人种上归为‘类黑人’。一百五十年前的澳大利亚政府就像捕杀袋狼一样悬赏捕杀土著岛民,价格非常低廉:杀一个成人五镑,杀一个孩子两镑!政府出面组织清乡队,队员都由罪犯组成,但由警察领队。这些清乡队非常‘敬业’,组织夜袭、设伏、下毒,无所不用其极。曾有四个‘英勇’的白人伏击一群土著,仅以四人之力杀了整整三十人!胜利者把尸体抛下悬崖,得意地将该山命名为胜利山,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这项清乡政策的结果就是:本岛土著在很短时间内被完全灭绝,一个也没剩下。”他冷笑一声,“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里,欧洲移民在新大陆上的灭族行为非常普遍,包括在南北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陆。不过,要论干得最彻底的,则非本岛莫属,可以用做教科书‘典范’。据记载,本岛土著民中最后一个女人叫楚噶妮妮,死于1876年;最后一个男人名叫威廉·兰纳,死于1869年——后者显然是一个欧化的名字,不是他的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