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教授和学生的计算(第2/4页)

“先生们,”他说,“你们或者已经忘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我认为我应该提醒你们,关于著名的牛顿定律:引力同质量成正比,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

教授带着一副在讲台前给学生们讲课的架势,而他眼前的这些学生们又是如此认真好学。

“大家看这里,”他继续说道,“我把四十块5法郎的银币全部放在了手上这个袋子里,它的重量正好是地球上的1公斤。也就是说,如果在地球上,我把这个袋子放到秤上称一下,结果应该是1公斤,你们听懂了吗?”

教授在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本·佐夫。他的这种做法同阿拉戈一样,阿拉戈给学生做实验时,每次都是盯着那位他认为最笨的学生(2),只有当他觉得这位学生听懂了的时候,他才能对自己的授课感到满意。

事实上,塞尔瓦达克的这位勤务兵并不笨,根本的问题是他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总之,结果一样。

当教授确信本·佐夫已经听懂了,便继续开始了他的讲座。

“先生们,现在,我将用这杆弹簧秤来称这四十枚银币。此刻,我们是在加利亚星球上,所以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这四十枚银币在这里的重量了。”

银币挂到秤钩上后,弹簧秤刻度板上的指针来回晃了几下,当它停下来后,正好指向133克。

“如此看来,”罗塞特教授说,“在地球上重量为1公斤的东西,在加利亚星球上只有133克,是地球上的七分之一。明白了吗?”

本·佐夫点点头,教授又接着说:

“那么,如果我用天平秤来称的话,结果就会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天平两端的重量会同样地减少。明白吗?”

“明白。”本·佐夫说。

“由此可见,”教授继续说道,“物体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七分之一,这就说明,加利亚星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七分之一。”

“太棒了!”塞尔瓦达克上尉兴奋地叫道,“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让我们来算质量吧,教授!”

“不,还是先来解决一下密度问题。”罗塞特教授说。

“是这样,”普罗科普说,“我们已经知道加利亚的体积,再弄清它的密度,质量问题便很容易算出来了。”

船长助理普罗科普的推理是正确的。

罗塞特教授拿起那块1立方分米的岩石,继续说下去。

“先生们,”他说,“这个石块是由一种尚不为人知的物质构成,它和你们环游加利亚时见到的所有石块没有什么区别。这说明我这颗彗星全部都是由这种岩石构成。不管是海岸、陆地还是火山上,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到处都是这种矿物。不过,由于你们地质知识非常贫乏,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无法辨别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岩石。”

“是的。而且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这种岩石的成分。”塞尔瓦达克上尉说道。

“因此,”罗塞特教授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整个加利亚从表层到地心深处,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这是一块1立方分米的岩石,那么它在地球上的重量会是多少呢?用它在加利亚的重量乘以7,就是它在地球上的重量。因为——我再重复一遍,听懂了吗?加利亚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七分之一。”

他边说边望向本·佐夫。

“不明白。”本·佐夫答道。

“我不能过多地为你一个人浪费时间,大家都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罗塞特说。

“这真是个坏脾气的人!”本·佐夫在心里埋怨道。

“那么现在,”罗塞特教授说,“我们就来称一称这块石头。”

石块挂到弹簧秤上,指针指向1430克的地方。

“1430克。”罗塞特说,“这个数与7相乘,所得的数字正好是10公斤。地球的密度是5,加利亚的密度却要比地球大一倍,因为它的密度是10。毫不夸张地说,我这颗彗星的密度如果不是这么大的话,它的引力就不会是地球的七分之一了,而应该是十五分之一。”

罗塞特教授的脸上充满自豪。地球虽然在体积上要超出他的彗星,但它的密度却比这颗彗星差多了。他是坚决不会用自己的彗星与地球进行交换的。

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加利亚的直径、周长、面积、体积和密度,那么最后只剩下质量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现在已经知道,1立方分米的加利亚物质的重量是10公斤。以这个数字去乘以加利亚的体积——以立方分米计算——便是加利亚的重量。我们知道,加利亚的体积是211439460立方公里,也就是21143946000万立方分米。这个数字乘以10便是以地球上的公斤为单位的加利亚的质量或重量了。

显然,加利亚的重量比地球少58738856亿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