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尉和他的勤务兵的档案(第2/2页)

本·佐夫这个名字,或许会让人认为这位勇敢的士兵是阿尔及利亚本地人。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本·佐夫只是他的绰号。那么,他怎么会得到这么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绰号呢?因为他自称他的名字是洛朗?因为他生于巴黎,甚至来自巴黎的蒙马特区?有一些特殊现象,即使是最高明的语源学也无法解释。

本·佐夫

本·佐夫不仅来自巴黎蒙马特区,而且就出生在那个著名的高地,从小看着太阳在索尔费里诺塔和格里特磨坊之间冉冉升起。现在,当他为自己出生在那个美好的地方感到自豪的时候,他自然会感到蒙马特无与伦比——他对故乡的热爱是毫无保留的。在他看来,蒙马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真正的大山。本·佐夫游历过许多国家,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与蒙马特相比。或许是这样,蒙马特的确独具特色。事实上,蒙马特的教堂完全可以同布鲁日(1)大教堂相提并论,它的采石场毫不逊色于庞特利克(2)的采石场,它的码头连地中海沿岸都很少见,它的磨坊不但加工普通面粉,那里生产的蛋糕更是享有盛誉。索尔费里诺塔笔直地矗立在蓝天下,甚至比比萨斜塔还要巍峨。那里至今仍存有一片原始森林的遗迹,在赛尔特人入侵之前,这片原始森林一直受到完美的保护,从未遭到砍伐。本·佐夫认为,蒙马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山,可是那些嫉妒的人故意侮辱性地将它称之为“高地”。这座大山如果海拔没有超过5000米,本·佐夫宁愿被剁成碎片。

“在全世界,你还能在哪个地方看到这么多神奇的景物集中在一起?”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本·佐夫的回答带有一些夸张的意味。

毕竟,这是一种纯真的狂热。无论有多少可能,本·佐夫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返回蒙马特高地,在那里安宁地度过自己的余生,而且毫无疑问是和他的上尉一起度过。因此,塞尔瓦达克上尉的耳边便不断充满无与伦比的美景描述,勤务兵不断向他描述巴黎第十八区的风景,而塞尔瓦达克听到这些已经开始感到厌烦。

本·佐夫却并不灰心,他相信自己总有说服上尉的那一天。但是,要他丢下塞尔瓦达克独自回家,那是不可能的。其实,他早就该退役了,而且已经请过两次长假。二十八岁那年,他还是八团的一名普通骑兵,当他正准备退伍的时候,忽然接到通知,让他到赫克托·塞尔瓦达克身边去担任勤务兵。此后,他便开始了与上尉患难与共的生活,他跟随他参加了好几次战争,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勇敢,得到上级军官的一致好评,并且要给他颁发一枚十字勋章,让他荣归故里,可是他谢绝了。他不愿意离开上尉。在日本,塞尔瓦达克曾经救过他的命,而在苏丹他也同样救了塞尔瓦达克的命。这种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不是轻易可以抛开的。

本·佐夫对上尉一直忠心耿耿。他的两臂特别结实,毫不夸张地说,像是经过火的淬炼。他体格强健,在各种环境里经受过磨练。他生得粗壮魁梧,人称“蒙马特堡垒”。为了正义和朋友,他一向都是义无反顾,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本·佐夫虽然不像上尉一样喜爱吟诗作乐,但也算是“一部通晓万物的活字典”,而且是插科打诨的能手,他的脑袋里装着无穷无尽的趣谈,他总是能够滔滔不绝、谈笑风生。在这方面,任何人面对他都要甘拜下风。另外,他还拥有超人的记忆力,像一些村野小剧,他也能背得滚瓜烂熟。

塞尔瓦达克上尉欣赏他的长处,对于他一些古怪的脾气,倒并不是十分在意。何况,本·佐夫的诙谐幽默常能令人捧腹大笑。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他知道如何让他的主人解脱烦恼。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友情就变得更为牢固了。

有一次,本·佐夫又不厌其烦地谈起他心爱的故乡,并满怀激情地描述着他的蒙马特高地,上尉突然很有兴致地说道:“本·佐夫,你应该知道,你的蒙马特要是再增高4705米,那就同勃朗峰(3)一样高了。”

这句话让本·佐夫感到心花怒放,从此之后,蒙马特高地和塞尔瓦达克上尉在他心头交织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

(1) 布鲁日,西班牙的一座城市,有著名的圣母玛利亚教堂。

(2) 庞特利克,雅典北部的一座山,以出产大理石闻名。

(3)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80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