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二章 凌空一万二千尺(第2/3页)

“不,我们依然在通往安图科的途中。”

“你肯定没有弄错?”

“没有错,您瞧,这里还有印第安人烧篝火留下的灰烬,这还有畜群走过后的脚印。”

“这么说,前不久刚有人从这儿走过呀!”

“是的,可现在过不去了。最近发生了一次地震,把路给堵死了。”

“堵得住骡路却不一定堵得住人路呀!”少校说道。

“哦!就看诸位怎么决定了,”向导回答说,“我已经尽力了。如果诸位愿意往回走,再在这科迪勒拉山一带找别的路的话,我和我的骡子都听候吩咐。”

“那不是又要耽搁了?”

“起码也得3天时间。”

哥尼纳凡认真地听了向导的一番话,他觉得向导是个守约的人,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再说他的骡子的确是不能再走了。向导提出折返回走,爵士心存异议,扭过头去问旅伴们说:

“大伙儿有胆量跟着我继续走这条路吗?”

“我们愿意跟着您走,阁下。”汤姆·奥斯丁回答道。

“甚至为您开辟道路,”巴加内尔补充说,“问题在哪儿呢?关键是只要我们咬咬牙翻过这道山脉就行,山那边就是下坡,比较容易走。到了山下边,就可以找到阿根廷牛仔。他们惯于骑着快马在草原上奔驰,一定能带我们跨越潘帕斯大草原的。不必犹豫了,继续往前走吧。”

“好,继续前进!”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

“你不再陪我们往前走了吗?”哥尼纳凡爵士问向导。

“我是赶骡子的。”向导回答说。

“那就请便吧。”哥尼纳凡爵士说。

“我们用不着他陪,”巴加内尔说,“只要翻过这座峭壁,到了山那边,我们就可以再找到安图科小路,我保证把大伙儿带到山脚下,决不亚于科迪勒拉山一带最好的向导员。”

于是,哥尼纳凡爵士与那向导结了账,跟他及他的雇童和骡子道别。将武器、工具和干粮分摊给7个人扛着。大家一致同意立刻继续往上爬,甚至很有可能还得走一段夜路。左边斜坡上是一条崎岖陡峭的小径,蜿蜒盘旋而上,骡子确实无法通过,艰难险阻。经过两小时的迂回攀爬,7个人又走到通往安图科的那条路线上了。

此时,他们已经离科迪勒拉山的最高峰不远了,不过,这里没有任何已踏过的路迹。最近的一次地震把这个地带捣了个天翻地覆,只能从山腰隆起的石壳上一点儿一点儿往山脊攀爬。巴加内尔因找不到可走的路径,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只好不辞劳苦,一个劲儿拼命往安第斯山山顶爬。山顶的海拔高度平均在11000~12600英尺之间。好在现在这儿天空晴朗,气候宜人。这个季节有利于登山,如果换到冬天,在5月到10月之间,就不可能像这样攀爬了。气候寒冷,一下子能把行人冻死。即使冻不死,也逃不过被当地人称为“龙卷风”的当地特有的飓风,每年有不少人被龙卷风刮落到科迪勒拉山山下的深坑里。

爵士一行人爬了整整一宿,终于登上了几乎无法攀登的岩层,越过了道道又宽又深的缝穴。没有缆绳,大家就胳膊挽着胳膊;没有云梯,大家用肩膀一个摞着一个。这群英雄好汉如同马戏团的杂技演员,表演着空中飞人。这时健壮的穆拉第和灵巧的威尔逊可以大显身手了。两位诚实而勇敢的苏格兰人忙前忙后,十分卖力。好几次,若不是他们俩如此勇敢热诚地帮助,大家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哥尼纳凡爵士必须时刻关照小罗伯特,他年幼,活泼好动,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而巴加内尔则带着法国人特有的狂热,一个劲儿地直往前冲。至于少校,他若无其事,不慌不忙,该动则动,慢慢地、轻轻松松地向上爬。他似乎不是在登山,而是在下山。

凌晨5点左右,气压表显示,旅行队已经登上了7500英尺的高度。这里是二级平顶,到这儿乔木带就消失了。这里动物种类繁多,活动频频,如果猎人遇上它们会乐不可支。这些聪明的野生动物似乎知道猎人喜爱捕杀它们,所以见人就逃。在这些野生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山区特有的小羊驼,用途跟羊、牛、马等差不多,这些小羊驼常年生活在连骡子也不能生存的地方。另外,还有一种名叫大耳龈鼠的动物,是啮齿小动物,温驯胆小,看上去像野兔,又像野鼠,后腿很长,又似袋鼠,长有一身好皮毛。这种小动物喜欢在树梢上窜来窜去,如同栗鼠一般轻快敏捷,很是可爱。

凌晨5点左右,旅行队已经登上了7500英尺的高度

“这小东西虽不是鸟儿,但它已经不是四足动物了。”巴加内尔说。

然而,上述这些动物还不算是山里生活在最高点的“居民”。在9000英尺的雪域附近,还有一群群十分漂亮的反刍动物,一种是披着丝绒般长毛的羊驼,另一种是无角山羊,它身材瘦削,气宇轩昂,毛细而绒密,动物学家称为“没角羚”。不过,这种小动物人们一般难以靠近,它一见有危险,就像鸟儿似的展开翅膀逃之夭夭,消失在茫茫的雪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