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折光学(第3/4页)

他需要曹丰星术士的帮助,可不是在星术士协会发布雇用信息所能得来的帮助,同时也对书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

客服010想要拒绝,程晋州连忙道:“如果书的内容满意的话,我可以直接购买200本书。”

“300本。”这个数字几乎就要达成星盟等级4的要求了。

程晋州还想再多握一会客服010的脖子,笑道:“250本吧,咱们不听音学舌。”

“好,二百五。”客服010同意了,转瞬即道:“12万字,确定吗?”

“确定。”程晋州精神抖擞。

“《折光学》,德文,是否翻译。”

程晋州马上道:“翻译。”

作为一名物理学的坏学生,程晋州只看《折光学》作者的名字,就知道捡到了宝。

开普勒。这位出身于16世纪末,灿烂于17世纪初的物理学家,的确是最适合17世纪级别的星术士们的选择。他的开普勒三大定律,使其一跃成为17世纪的顶级物理学家。

他的生平经历亦是非常幸运和令人羡慕的。他在德国最古老的大学——相对于他出身的时代仍然很古老——就读,得到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留校任教,这仅仅是让90年代后大学生羡慕的第一步。接下来,开普勒先生在哥白尼的基础上,写了一本天文著作,就像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年轻教授们一样,书的内容完全错误,勉强说起来,倒是表现了优秀的数学才能。

于是,数学能力很弱的,但是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将他招入了门下,在布拉格给自己做助手——标准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然后,次妙的地方来了,可怜的第谷第二年竟然就死掉了。刚刚进入天文台几个月的开普勒被罗马皇帝任命为接任第谷的皇家数学家,天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最妙的是,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是一位非常非常细致的观察家,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要是身在21世纪前后的美国,多半是被诊断出偏执类的精神病——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他多年风雨无阻的详细记录了行星的运行,极具价值,数十年的坚持和准确的天文工作,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不为过,开普勒先生就在此基础上,用数学解释了行星运行规律。难度是有一些的,其重点是将当时世人们所认为的,行星的轨道是圆形或者复合圆的观念打破,以椭圆来计算行星轨道,但如果考虑到当时有那么多才华横溢的数学家,而其他人的猜测都没有第谷的记录支撑,开普勒的巨大成就,几乎如同白捡的一样。这份绝对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研究之后,开普勒在往后更长久的生命中,主要的研究也就是光学了:阐述了光的折射原理,奠定折射望远镜的基础,制造了一台比伽利略望远镜高级的开普勒望远镜……

虽然伽利略望远镜,和猴子组装的望远镜没什么区别,但在17世纪,提高了一级的开普勒望远镜,仍然很能引起程晋州的兴趣。

事实上,关于凹透镜和凸透镜用在哪里,程晋州还真不知道。

他学的是理论物理,不是工科技术。

虽然很是满意,程晋州却故意道:“这本书里的,主要是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有区别的吧。”

客服010发出一个古怪的声音,咕咚一声道:“望远镜第一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者都是一正一倒,一实一虚,你自己应该能够调整了。”

程晋州呆呆的听着,他从来没想过,客服010竟然能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看起来,星盟的教育,真的是从小抓起。

“拿去给你贿赂的人吧。”客服010说着就消失了。

程晋州傻笑了两声,去找曹丰星术士不提。

开普勒的时代,正是光学工匠们站在世界前沿的时代,改进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都是当年研究的重点。粗动和微动调教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更是星术士们从未考虑过的内容。

要诱惑曹丰死心塌地的给他打工,自然有的是办法。

……

与此同时,侍墨忐忑不安的将条子递出去,等了片刻,眼看着没有更糟的结果,赶忙回宅去领他的小板,顺便买好金创药之类的备着。

在刘家,递送的条子照例是交给幕僚看的。这位跟着老爷子数十年的先生,展开看见“有点忙,改天再叙”七个大字,完全是哭笑不得。

直到老爷子出门晒太阳,他仍然坐在门口,反复的揣摩着。

刘老不由的齐道:“老南,又是哪个不成器的打搅您。”

“东翁,是您的孙女婿。”两个人多年的关系,做幕僚的南惑说话也很随便。

“程晋州?订好了日子吗?要不是青霜一直求我,原本也用不着我出面的,看看他惹的一堆事情,稍有点能力就横冲直撞,难道大夏真制不住他不成?”刘老爷子说着用拐杖顿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