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3/6页)

“这是那位阿贝尔森的个人观点。”温德姆——马特森打断了丽塔的话。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这个女孩。老天,她们只看了一本书,就没完没了地高谈阔论。

“他认为继罗斯福之后,1940年当选总统的不是像布里克那样的孤立主义者,而是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丽塔光滑的脸上映着来往车辆的灯光,散发出勃勃生机。她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边说一边比画。“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会积极推行罗斯福的反纳粹政策。因此,德国就不敢在1941年时贸然帮助日本。如此,他们就不能履行签订的条约。你明白吗?”丽塔在座位上转过身,用力抓住温德姆——马特森的肩膀,说道:“那么,德国和日本就会输掉那场战争。”

温德姆——马特森笑了。

丽塔瞪着他,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什么来——但即使他有什么想法,现在也不会表现在脸上,因为他得密切注视来往的车辆。丽塔说:“这一点也不好笑。事情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发展,美国打败日本。并且——”

“怎么打败?”温德姆——马特森插话道。

“阿本德森都设计好了。”她停了一会。“这是本小说,”她继续说道,“里面自然有不少虚构的场面。我的意思是小说得有娱乐成分,否则大家就没兴趣看。这是一部有人情味的小说。有两个年轻人,男的在美国军队当兵,女的——好啦,不管怎么说,书中的特格韦尔是个聪明的总统,他看穿了日本人的诡计。”丽塔急切地说:“在这儿谈这本书一点问题都没有,日本人已经同意让它在太平洋沿岸国出版。我在报纸上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读。这本书在日本本土广受欢迎,还引发了很多话题。”

温德姆——马特森说:“讲给我听听,这人是怎么说珍珠港事件的?”

“特格韦尔总统很聪明,他把所有舰只都开到了海上,因此美国的军舰完好无损。”

“原来如此。”

“因此,珍珠港事件根本就没有发生。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摧毁的只是一些小船。”

“书的名字叫‘蝗虫’什么来着?”

“《蝗虫成灾》。源自于《圣经》中的一个典故。”

“那么,日本战败了是因为珍珠港事件没有发生。我告诉你,即便没有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也会赢得这场战争。”

“在这本书里,美国舰队阻止了日本侵占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日本人迟早会占领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他们的舰队优势明显。我太了解日本人了,他们注定会控制太平洋地区。一战以后,美国就日渐衰微。在那场战争中,所有同盟国国家都在士气和精神上遭到了重创。”

但是丽塔固执地说道:“如果德国没有占领马耳他,丘吉尔就不会倒台,他会带领英国人民取得胜利。”

“怎么取得胜利?在哪里取得胜利?”

“在北非——丘吉尔最终会击败隆美尔。”

温德姆——马特森大笑起来。

“一旦英国人战胜隆美尔,他们就可以把所有军队从北非撤回来,北上经过土耳其,和苏联的残余部队会合,然后站稳脚跟——在书中,他们在伏尔加河的一座城市阻止了德国向东深入苏联的企图。我们以前从没听说过这座城市,但它确实存在,我在地图上查过了。”

“那座城市叫什么名字?”

“斯大林格勒。在那里,英国人扭转了战争局势。在这本书中,隆美尔没有和从苏联南下的德国军队会师,冯·保卢斯率领的德国军队,你还记得吗?所以德国人就不可能继续推进到中东地区,获得他们急需的石油,或者像事实发生的那样,推进到印度。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可能和日本会师。然后——”

“世上没有人能战胜埃尔温·隆美尔。”温德姆——马特森说道,“这个家伙虚构的事件根本不存在,也没有英雄般的‘斯大林格勒’,任何牵制行动不过都是在拖延最后结果的出现,但不会改变这个结果。跟你说,我见过隆美尔。1948年我在纽约出差的时候见到的。”其实他只见过一个驻美军政府首长,而且只是在一次招待会上远远地瞧了一眼。“那家伙真威武。气宇轩昂。所以我说的全是有根有据的。”他圆了自己的话。

丽塔说:“隆美尔将军卸任以后,那个讨厌的拉默斯接替了他的职位。从那以后就出现了大屠杀和集中营。”

“这些在隆美尔任职期间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丽塔做了个手势,“那不是官方的。或许是党卫队恶棍们的行径,然后……但隆美尔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个老派的普鲁士人。他很严厉——”

“让我来告诉你谁在美国做好事,”温德姆——马特森说道,“你能指望谁来振兴美国经济。是艾伯特·斯佩尔。不是隆美尔,也不是什么行业组织。斯佩尔的任命是纳粹党最英明的决定。他让所有贸易、公司、工厂 ——所有的一切——全都重新运转,而且是高效运转。要是我们这儿也像那样就好了——现在,我们这儿的每个行业都有五班人马在竞争,真是极大的浪费。没有什么比经济竞争更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