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2/2页)

当时我自然没有想到答案,甚至没有想清楚问题是什么。后来我想,也许这只是一个幼稚的念头,等到长大了,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近三十年之后,我从小学读到博士,尽管脑子里装了一堆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概念,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回答,从来没有。

回到那时候,我所能想到的法子是最笨拙的:记住它。记住这一天,记住这里的阳光、竹林、行人和小径,记住周围的一切。这也许是我第一次努力想记住某件事。许多年后再回头看,我仍然忘记了许许多多的细节,甚至记不清楚事情发生的年月,但是我仍然记得,这件事发生过。我手头甚至有一份“铁证”:一张当时我骑在老虎模型上的照片,父母告诉我,那是我六岁时照的。

不过,即便六岁那年的动物园之行的确存在,但这真的无可置疑吗?我真的能肯定在近三十年前有过那么一个奇妙而疯狂的瞬间?我怎么知道这不是好几年后的另一些记忆被移花接木?譬如,也许是整件事是十岁时在杭州的动物园里发生的?甚至,也许一切都是我看到这张照片后自己虚构而附会上去的?毕竟,这些过于抽象的想法不像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有的。

我能给出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它是否“存在过”,但是我记得,我现在记得。作为记忆,它仍在这里。所以它出现在这篇后记里,也渗入到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中,甚至左右着我此后的生命历程。

是的,我不知道那些过往的时间是否存在,但是它们仍然活在当下,构成我们生活的内在机理和活下去的动力,甚至带着我们走向未来。正如我不知道过去的三年是否存在,但这本书稿却在面前,每一篇故事都唤起许多过去的回忆。关于构思,关于写作和发表,事实上,每一篇故事又都蕴含了更早的经验和记忆,就像无数层嵌套的回环,直到无法辨认的往昔。

而它们都在现在,在这里。

收入本书的十篇故事,大部分曾发表于《科幻世界》《最小说》《超好看》《知识就是力量》和《人民文学》等刊物。当我整理它们时,也常常想起姚海军、刘维佳、宋明炜等前辈师长的热情指点,和嫣红、痕痕、小风、糖糖、耿辉等编辑和同仁的亲切交流,以及许多网络或杂志读者的鼓励与支持。这些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是凝固在过去的时间中不动,随着本书的问世,它们重又复活,再一次引领着我的生命历程。

当然,这也不是时间问题的答案。这个当下也终将逝去,化为乌有,只要你活着,这场时间的游戏就会继续下去。一切都只是寻找答案的漫漫长路上的一个驿站。或许时间的奥秘只有用整个生命去追寻,才可能领会。

但在这里,在此刻,让我们暂且停下,讲讲故事吧。

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