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钢铁飞蝗群(第2/5页)

"不是胡说,孩子们的事儿你不懂!我我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儿,我闷得难受!我想飞!!"

开始,警方只认为这些孩子在撒谎。他想飞,可别的孩子都想吗?就算是都想飞,他们每一次行动那神话般的精确协调怎么解释?没有雷达,没有航线图,没有地面导航,在阴天甚至连可供定向的星辰都没有,他们每个人之间唯一的联络工具是夜视头盔上发射半径不到三千米的对讲机,他们的集结却是那么准确迅速,以至于空一师的一个上校,带着一个飞行大队的歼击机飞行员,骑着飞摩托连着几夜跟踪"蝗群",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学习如何在恶劣的气象条件和无导航情况下进行准确快速的夜战集结。"一群上百个互不相识的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严密的组织,难道能实现这样的出色的准军事行动吗?但以后,当警方和孩子们的对话了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并进行了严密的侦察后,终于认可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蝗灾"是无组织的甚至无意识的群体行为。这些孩子们大多互不相识,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有一点:

"我闷得难受!我想飞!!"

于是,各种解释涌现出来。一些神秘主义者提出一个耸人听闻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一代孩子已进化到具有超时空的心灵感应功能;一些精神病学者则提出一种"高速飞行狂想症"。直到第一代"蝗群"中有的成员已成长为学者时,才对"蝗灾"提出了符合事实的解释。"不是什么心灵感应,而是社会感应;没有什么-高速飞行狂想症-,高速掠过城市的都是些健康的孩子,正因为他们健康,所以他们闷得难受,他们想飞。"一位曾经是"蝗群"成员的青年社会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警方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使用了最先进的设备来消灭"蝗灾",仍无法制止这种社会现象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急剧扩大。到现在,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参加过"蝗群",而且"蝗群"中女孩子的比例在迅速增加。社会多次呼吁政府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但要警察向一群十三岁以下的孩子(其中还有女孩子!)射击是不可能的,取消飞摩托的生产也同样不可能,因为除了"蝗群"以外,这个国家还有近三亿辆飞摩托在规规距距地飞行,而在目前,这几乎是解决二十亿人交通危机的唯一出路。但用其它的方法挡住那一大群以火箭弹的速度猛扑过来的钢铁怪鸟也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最可怕的在于,即使那些在地面上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一飞上天空就如痴如迷,把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置之度外,"灭蝗"行动中的一次惨剧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一点而酿成的。上海警方自作聪明,效仿二次世界大战英伦空战中英国人保卫伦敦的办法,在城市上空设置汽球悬吊的防空障碍网,结果,有十八辆飞摩托撞在网上或汽球上爆炸,其它的飞摩托沿着那十八个孩子用血肉开出的航线仍然呼啸在摩天大楼群之间!这次事件使全社会震惊,一个来自二十世纪的二百五十岁的老奶奶,在电视中老泪纵横地向全国呼喊:

"孩子们,你们都怎么了!!"

这次事件以后,人们真正开始认识到"蝗灾"的复杂性,社会学者们开始从深刻的文化角度寻找"蝗灾"的内涵,"摩托文化"这个名词就是这时出现的。学者们注意到了这个时代的孩子们的两个特点:

一。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向大脑中直接注入信息这一惊人技术的发展,这一代的小学生已具有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两个月内掌握英语,他们很早就了解了历史,当然也更了解现实。

二。这个时代的家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二十世纪和上世纪建立的传统家庭,这类家庭基本上是稳定的;另一类是本世纪建立的现代家庭,它们是极不稳定的,据最新的社会学统计这类家庭的生存期平均为423天。于是,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生活在年老的祖父祖母和曾祖父曾祖母的包围之中。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断言,"蝗灾"这个世纪病的出现和"蝗群"的以上两个特点有密切关系。一位诗人感叹到:

"这是世纪的飓风,我们无法使它停息!"

现在,最高执政官看了看繁星闪闪的夜空,问小雨:"今晚会有-蝗群-吗?"

"你想飞吗?"小雨反问。

她点点头。

"那就有!你想飞,别人就想飞,可神呢!"

"可阿姨的不是孩子啊,感觉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