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有对比才有动力(第2/3页)

其他合适的数字摄影机此时还没开发出来,那么可能能用的就只有F900了,毕竟所见即所得太重要,牺牲一点画面、景深也值得。

可真正试验了之后还是不行。

摄影师试拍了一段后指给宁匀:“这里,弱光条件下画面噪波太大,我们要的是一种纯净画面。分镜里的弱光部分不少吧,可这弱光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宁匀不死心:“关闭一些增益试试,开启Detail.1菜单里的CRISP来控制噪波抑制电平。另外,用大光孔,减小景深。”

摄影师调整后还是摇头:“不行,改善了一点,但还差得多。我们和《克隆人的进攻》拍摄需求不同。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质量,还是要用胶片。《暮光之城》这样重视画面质量的片子,根本不适合数字摄影机,过几年也许行,现在差太多了。还有,这机子对温度很敏感,天气变化、机器散热,会导致镜头两端温差变化,产生镜头物理结构的变化,需要经常调整校正,比胶片机还麻烦。机器上用的液晶彩色寻像器色温过低,只能参考,不能做标准。现在的监视器也要换,和后期的不同,标准白场下色彩有差异,颜色响应时间都有区别。”

约翰逊小姐脱颖而出,成为贝拉的扮演者后,不仅成为了女主角,还某种意义上成了导演的私人顾问。

她总有演技问题需要请教导演,她总有片场知识普及给导演。

双方一来一往,迅速亲密。

如果不是那三个剧本还在严格保密期间,女孩们一定会怀疑她又看上了某个角色。

当然,现在肯定就是导演的财力问题了。

烟花嘛,谁不喜欢。

那个老女人去做白衣天使了,现在机会来了。

约翰逊小姐赞同摄影师的意见:“我也不喜欢数字摄影机,你看《克隆人的进攻》,画面的噪点太多。最讨厌的,数字摄影机拍出来的演员看起来比胶片差很多,脸看起来比胶片的更大。”

这方面对约翰逊小姐很重要,像娜塔丽·波特曼那样,动不动脸变圆了的情况太难接受了。

当然,侧脸的镜头更美,可侧脸才有几次。

约翰逊小姐的劝说很给力,女主角脸圆不圆宁匀不在乎,反正丑一点也没关系,血族爱德华可绝对不能圆,那样少女粉丝们只会气的尖叫。

约翰逊小姐讲述自己的经历:“胶片和数字我都拍过,胶片还有一个好处,开拍时,片场只剩下机器转动的声音,那种声音会让演员快速入戏,精神集中投入进去。因为机器一转,那就代表着金钱在流逝,胶片很贵,胶片不能重复使用。如果演员不注意出现错误,导演一定会发脾气,小成本的片子资金压力大的更明显。而数字摄影机,开拍了也没声音,让人不适应。只有距离很近才能听到的风扇声,可那不是胶片。”

“数字摄影机,能够直接看到效果很不错,但胶片拍摄一样有趣。我在片场看到有的导演问摄影师这个镜头怎么样,摄影师不直接告诉导演,却让导演放心,保证给他一个惊喜。冲洗出来后看到的果然是惊喜,比导演设想的更好。”

摄影师可不想背负这种责任,赶紧补充:“那是知名摄影师,而且也有导演大骂垃圾的时候,最好是拍摄之前沟通好,不需要惊喜,直接按照导演的意图拍摄。”

用租用的胶片机拍了几次,出来的效果果然比数字强很多,对《暮光之城》这样的电影,更是如此。

宁匀只好听从建议,改用胶片。

拍美吸血鬼太重要,不能百分百复制就多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反正也是试验。

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比如存在空间1D X Mark II,成像效果比现在数字摄影机好得多,还能拍4K视频。

可是机器太小了,完全无法解释,接口方面也不兼容,后期制作要自己转换,花费的时间更多。

事实上,宁匀自己掌握用1D X Mark II试拍了一段4K的视频,效果很不错,但也要分人。

关键还在于4K视频,它对观众来说绝对是好东西,特别清晰,纤毫毕现。

拍风景拍动物都非常好,但拍人就不行了。

无论女演员,男演员,在4K视频下,哪怕不是特写镜头,脸上的缺陷都清晰明显。

如果是特写就更麻烦,不那么光滑的脸,装嫩的脸都暴露出来。

化妆要多花好几倍的功夫,还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只能在后期上花费更多时间。

十几年后勉强可以,软件丰富,磨皮的比较多也专业,实在不行还能外包给廉价国家,现在可没这么好的条件。

另外,终端影院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数字放映比几年前多了一些,但只有2K分辨率。

很多影院为了节省灯泡寿命,人为调低了亮度,导致观影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