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版《饥饿游戏》上(第2/3页)

当一个强烈要求按原著拍摄的作者不那么强烈要求的时候,导演权威又不足,影片的整体走向,就被纯粹的商人所主导。

一切目的都是赚钱,没人会在乎影片原本应该什么样子。

对宁匀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饥饿游戏》的女主,如果是个漂亮女孩,大家就没那么强的代入感了。

如果是个演技普通的女孩,很可能毁掉这部片子。

詹妮佛·劳伦斯饰演的凯特尼斯,实在太重要,这个角色如果表现不好,票房一定很凄惨。

可惜换女主角难度太高,宁匀的影响力还达不到。

……

《暮光之城》很成功,非常成功,所有人都认同。

《哈利波特》更成功,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成功!

那么,在只想赚钱的制片方看来,《饥饿游戏》就需要吸取这两者的成功元素了。

两男一女,场景校园,基情无限,魔法或超能力,狗血感情戏。

两男一女,《饥饿游戏》满足了,盖尔和皮塔,两个帅哥,凯特尼斯不漂亮但带入感很强的少女。

基情无限,真没办法了,受限于《饥饿游戏》剧情本身,实在没办法让盖尔和皮塔有什么激情。

至于竞技场,也可以看作是校园霸凌的加强放大版。

真实的校园霸凌,既不那么温情,也不那么直接,对青少年来说往往比死还难受,所以《饥饿游戏》的代入感一定很好。

魔法超能力都没有,但有一个未来科幻世界,再加上非常直接的冷兵器残酷斗争,算是一种变种的魔法超能力。

被噩梦困扰,被原作者打击,被制片人胁迫的导演,干脆破罐破摔,彻底向商业妥协,提出了非常棒的,满足更方面需求的建议。

基情无限,没问题,很好满足。

既然原作者那么爱饰演皮塔的乔什·哈切森,就加大他的戏份好了!

和盖瑞基不起来,好办啊,换一区男孩加图。

而加图,换演员,原来的演员太丑了。

换成第二部和乔什·哈切森传绯闻的山姆·克拉弗林就没问题了!

山姆·克拉弗林也就是第二部以及后面几部,芬尼克的扮演者,拯救凯特尼斯的主力。

绝对够帅,据说第二部里,山姆·克拉弗林饰演芬尼克也是原作者所喜爱的。

这下多好,一下子满足大家的要求,符合商业规律,还能让原作者开心。

原本世界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后臀交易无人知晓,宁匀影响改变之后,好吧,还是无人知晓。

本来就不喜欢詹妮佛·劳伦斯的原作者,当然乐于接受增加乔什·哈切森(皮塔)与山姆·克拉弗林(加图)的戏份。

这两个小鲜肉太让人喜欢了,不仅原作者欣赏,观众们也喜欢啊。

不用调查也知道,《暮光之城》的成功就摆在那里。

制片人那边就更满足了,有过失败经历的导演还是很识趣的。

事实上,导演加里·罗斯还是很喜欢詹妮佛·劳伦斯的,后来还找她合作过好几次,但再喜欢也抵不过越来越大的更方面压力。

詹妮佛·劳伦斯自己,也不是后来那个霸气无双的女演员,没人支持的情况下,不可能独占屏幕时间。

原片里,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有詹妮佛·劳伦斯的镜头,堪称绝对女主中的绝对女主。

改变之后,她的镜头时间就少多了,但仍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虽然还是绝对女主,但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至于狗血感情戏,这方面加里·罗斯真的不熟,但作为一个好莱坞混过多年的导演和编剧,往剧本里加点料,不要太容易。

所以《饥饿游戏》变成了一个更有趣的故事,至少在剧本上如此。

演员方面,除了饰演加图的演员,变成了山姆·克拉弗林,饰演皮塔设计师波西娅的演员换成一个漂亮美女,其他人都没有变化。

虽然曾有过选亚裔男孩饰演皮塔的提议,但无论导演还是其他主创,尤其是原作者,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选择。

考虑亚洲市场没错,但还主演就太过了。

尤其改变后的剧本,皮塔的地位比之前重要多了。

一个符合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小鲜肉,才是适合的选择。

故事的开头,也没有太大变化。

然后,皮塔的面包师家庭背景,变成了一个专门做特色肉饼的七十四年家传老店。

主创们觉得,既然是未来世界,一个乌托邦世界,总要有些不同的东西,面包店什么的,太没特色了。

原作者也觉得应该让皮塔被更多人记住,出身很重要,所以秘传肉饼出炉了。

皮塔对凯特尼斯表现的暗恋更明显,直接示爱了。

掐着点的送给凯特尼斯秘传肉饼,和宁匀在《饥饿游戏》世界中做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