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兵分两路 邓迪斯(第4/5页)

银河间最强大的舰队即便一分为二,仍旧是最强大的。

邓迪斯观察着星门,等待着星门重新打开的时刻,那意味着沙达克已经做好计划和安排。

他没有等太久。十五个小时后,沙达克报告计划完成而且已经开始。

亿万颗粒从四面八方向着恒星聚集。颗粒的集群完全遮挡了恒星的光,仿佛一道黑色的天幕。星系间黑暗一片,只有颗粒群偶尔的光芒闪烁。

忽然间,遮蔽苍穹的天幕上出现了一丝裂隙,然后逐渐扩大,最终成了一道光亮的鸿沟,恒星璀璨的光芒从这鸿沟中倾泻而出。

一半的天幕在闪闪发光,那是一种温和的光,就像平缓的呼吸。那是七百五十六亿颗粒的呼吸。这些颗粒正在接收来自钻星舰的能量,为即将到来的亚空间潜入做准备。

在被划作两半的天幕之间,恒星光芒的鸿沟之上,星门发出紫色的光,在辉煌的恒星光芒下,显出深黑的颜色。在恒星的另一面,另一个同样的星门也同时发光,并绕着恒星旋转,这一对相向而行的星门将在相距十五万公里的位置之时同时开启,开辟出一条下潜通道。紧接的三十秒内,七百五十六亿的颗粒将消失在通道中,潜入亚空间,度过四年空白期,在六十五光年外弹出。

为了尽快赶到,这支舰队将不再回收星门和钻星舰。这意味着经过将近一百次的弹跳、四百二十五年的空白期、四千光年的航程,舰队将蒙受两亿多颗粒的损失。这比原先计划的四百零三年晚了二十年,然而却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沙达克会指挥主力舰队沿途回收损失的颗粒。

这也许是沙达克能做出的最好方案。

邓迪斯看着颗粒聚集的天幕间辉煌灿烂的鸿沟,恒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天幕后熊熊燃烧,只透过鸿沟露出一点峥嵘。

即将到来的形势太过诡谲,哪怕只是迟到二十年,可能也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百次弹跳,必须如此吗?

暗黑深渊能做到的事,星尘舰队难道不能尝试?

“沙达克,如果我们也造一个高能量星门,让舰队一次弹跳到位,能更快吗?”

“这不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时间优势,一个高能量星门需要特别深厚的亚空间形态,当地的亚空间深度要足够而周围的亚空间要平坦,这样的深湖形态并不常见。即便我们能找到合适的星门点,高能量星门也很容易导致当地的空间异常,对小型物体的影响尤其大,星尘舰队是最容易受到干扰的,等不到整个舰队潜入亚空间,先发的舰队如果引发空间震荡,后发舰队非但无法下潜,还有崩溃的危险。”

“能缩短多少时间?”

“如果我们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星门,那么可以缩短十二年的时间,但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建设星门,也许要花更久的时间。”

这不像是一个值得下注的方向。

但是他想起了另一种可能。

“如果我们把舰队拆分成更小单位呢?如果只有两亿个颗粒呢?”

“亚空间潜行的空白期不能无限缩短,两亿个颗粒和两百亿个颗粒,空白期没有差别,和七百亿个颗粒相比,累计时间可以缩短三十八天。这样长距离的转移,时间累积误差也可能达到两年。”

“那就把舰队拆分成十支小舰队,每一支小舰队都能用最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

“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然而有三点问题:第一,我们的损耗会增大,如果拆分成十支舰队,那么损耗会超过二十亿颗粒。第二,巨大的空间误差会让各支舰队最后的抵达位置相距上百光年,抵达时间也会有几年到十几年的误差,和全部的集群行动差别并不大。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星尘舰队是一个整体,拆分舰队会极大地削弱舰队的威慑力。派遣先遣舰队的做法已经是冒险,把舰队彻底拆分,等于把风险放大了十倍。”

是的,哪怕再急迫,也无法超越物理的法则。

沙达克提供的也许已经是最优化的方案。

“按照原计划进行,我来指挥先遣舰队。”

“下潜通道将在六个小时内打开。”

沙达克说话的同时,邓迪斯看见了另一个星门。和它的姐妹星门一样,它并没有启动,呈现出深黑的颜色,在炽热白亮的恒星背景上就像一枚黑色的指环。

星门向着它的姐妹高速移动。

自己所在的颗粒也正在改变状态,充分汲取了能量的七百五十六亿颗粒排列成整齐的队列,正向着两个星门的连接线靠近。

改变征途的时候开始了。

当两枚指环彼此间的距离缩短到二十万公里时,一道浅浅的不易觉察的光束从星门中央发出,把两个星门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