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三)(第3/5页)

最终,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看在同为穿越者的份上,张伟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元老的头衔,基本还算成功地融入了那个集体之中——之前在黄石的极力坚持之下,临高穿越者元老院已经给他麾下的贺定远、金求德、赵慢熊、张再弟等几个心腹爱将,也争取到了“候补元老”资格(享受元老的待遇,比如分女仆之类,但没有元老的权力)。既然连本时空土著都能当元老,自然没理由将同样来自现代的张伟拒之门外。

就这样,张伟心灰意懒地放弃了他在台湾经营的私人小集团,忘掉了曾经幻想的王图霸业,融入了临高穿越者元老院这个大团体之中。虽然损失不小,但收获也很多,主要就是过上了更加近似于现代人的舒适生活——比如说,他终于又一次用上了椰子油肥皂、抽上了香烟、点上了相对明亮的煤油灯……

当然,即使以临高元老院目前现有的实力,也还远远不能复制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很多东西都只能搞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仿制品,比如用牙粉代替牙膏之类,还有味道古怪的糖果之类。但对张伟来说,有这些就已经是非常的令人愉快了。尤其是他的卧室洗手间里那一座白瓷抽水马桶,更是让他产生了极大的感动:任何一个没有经历过十七世纪那种恶劣卫生环境的人,恐怕都是很难理解他的这种感动的。

哎,也罢,纵然是穿越者主角,也并非各个都能称帝称王啊!毕竟皇帝老儿的宝座只有一张。记得那些都市或者官场小说里面,主角能当上个什么大公司老总、著名导演,或者县委书记,就已经算是龙傲天式的人生赢家了。自己如今好歹也是澎湖一地的诸侯,放到后世起码也是县委书记一级的领导人物,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已经算是很成功了,更别提以后还有继续往上爬的机会……张伟在心中如此安慰自己说。

仔仔细细地刷完牙,又洗了把脸,对着镜子略微整理了一下仪表,张伟才施施然地走下楼梯,前往餐厅享用早餐。铺着白色桌布的餐桌上已经摆上了精致的餐具和丰盛的食物:皮蛋瘦肉粥、豆沙粽子、还有香喷喷的烤咸鱼,以及佐餐的胡椒粉小瓶。无论盘子、饭碗还是勺子,都是临高元老院的瓷窑烧制出来的骨瓷,上面统一烧制着元老院的“国徽”:金色双头鹰羽翼下的齿轮麦穗和“圣船”图样。

跟张伟同住在这座总督府里的施琅,已经开始吃饭好一会儿了,旁边正在由他的勤务兵——其实是一位侍奉了施家好几代的亲信老家人,给他收拾武装带和作战靴。只见那位慈眉善目的中年人坐在小板凳上,仔细的给施琅的小靴子涂油,还用碎瓦片碾成的粉末来打磨武装带上的金属件,努力使之看上去闪闪发亮。

——今年的施琅才不过十岁,虽然人生际遇迭遭变故,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很天真的小少年,很喜欢各种新鲜和精美的器物:在收到临高元老院特意给他订做的“将官版”童子军服之后,施琅就被这套考究威武的奢华制服给迷住了,每天都要穿着这身堪称耀眼的行头,在澎湖的街道和码头招摇过市。

张伟很随意地跟施琅打了个招呼,正要坐下来用餐,却听得施琅开口问道,“……张叔叔,再过两天你就要跟着舰队远航到辽东去,跟着那个黄大帅去东江镇收容流民吗?”

“……是啊!怎么?你也想跟着去看看北方的风景?”张伟一边喝着皮蛋瘦肉粥,一边随意地问道。

“……不去!听说辽东那边眼下冷得很,能把人冻掉鼻子呢!”胖嘟嘟的小正太施琅赶紧连连摇头,“……只是觉得这样不划算啦!福建那边的流民也不少,为啥要千里迢迢地到辽东去弄人口呢?路费就好贵啦!”

——之前张伟在台湾搞垦荒的时候,计算各种收入开销都没避着施琅,有空的时候还指导他一点儿算术,耳濡目染之下,这个小胖墩目前多少也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粗浅道理。

“……没办法,那些人都是黄大帅的老相识啊!路费贵一点也就贵一点了,反正又不是咱们出钱!”

张伟打了个哈哈就应付了过去,而施琅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只是飞快地吃完了最后几口早饭,就哼着《军舰进行曲》溜下了桌子,奔跑到窗台旁边的猫窝前,逗弄起了昨天刚搞到的一只小花猫。

其实,在张伟的心中,对于此次黄石一力坚持的派船北上收容东江镇军民之事,也是很不以为然的。主要倒不是什么航运距离遥远,成本太高的问题——在这个人口就是战争潜力的时代,能够一次性获得数以十万的人口,多花些成本倒也算不上什么,反正不过是往闽粤和江浙地方多卖些“澳洲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