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科学家有力量(第2/4页)

关于新型号组件的一切信息,包括生产工艺、技术指标、更换流程等等所有资料会被事无巨细地封成“数据包”,上传到帝国数据总网,然后一瞬间被同步下载至帝国全境的每一艘飞船或者军事基地里,下载这个数据包的终端甚至可以小到仅仅是一艘运兵船,或者一个只有几十人驻扎的深空观察站。只要这个基层站点有一套“资讯-物质”转化生产模块就行。而我们都知道,在自己的飞船上建兵工厂一向是希灵使徒的好习惯,而帝国“信息即是一切”的技术让这些工厂在有图纸的情况下几乎能造出一切东西……

于是下载到数据包的这些终端就会在很短时间内把新零件制造出来,然后同步下载到安装教程的自律机械们不消片刻功夫就能完成换装:所有设备都为这种换装留有操作空间,甚至一台满功率的反应炉都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被拆换上新的缓冲室。对“资讯-物质”转化生产模块而言,并不存在加工工艺难度之类的常见问题,只要有足够精准的信息表述,在帝国工厂里制造一块装甲板和制造一台星舰主机基本上难度是一样的。

唯一限制其生产过程的只有每个基层工厂的“权限”而已,而“授权升级”中的“授权”当然也就指这种权限认证和转移的步骤。

对于那些不具备生产模块的更基层单位,比如一个普通帝国兵,他平常用的步枪要更新换代一种新型号的扳机——帝国兵身上当然不可能揣个兵工厂,所以他们的装备就借助异空间存储和链接技术来升级。大家都知道帝国军人的武器装备是放在随身空间的,而这些随身空间在特定情况下其实可以由其他人打开,比如士兵的直属上级。随身空间并非真的像个口袋一样随时跟在你身旁,它是一个独立于当前世界的、由上级空间分配总署建立起来的大型仓库,空间分配总署制造出这种超级巨大的“仓库”,随后将它分割成无数小小的区域,就像硬盘里的文件夹一样,而每个士兵获得的其实就是其中一个文件夹的访问代码,或者说这个空间的虚拟路径和开启密码。只要掌握这个访问代码,你就能在任何宇宙任何坐标打开异空间。而利用这些访问代码,你也可以把所有异空间都链接到一起,比如——兵工厂。

当授权升级开始之后,士兵只需要把他的装备放在异空间里,他的上级长官就会把这些装备链接到一个总的升级换代中心去,通常情况下这个升级中心会与驻地最近的兵工厂直连,通过直接修改资讯,在极短时间内这些装备就会完成升级换代,等下一次士兵将装备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升级强化完的型号了。如果是比较大幅度的改进,这名帝国兵还会同时下载到一个由帝国最高指挥部授权的“武器学习教程”,在一两秒的学习之后,他们就能熟练掌握自己的新兵器,然后快乐地用那威力更大的大杀器去开人脑壳了。

这就是“授权升级协议”的整个流程:研发部门进行研发,然后把蓝图等资料制成数据包,与授权书和教程一起下发至帝国所有部队,这些部队的每一台战争机器都能现场给自己生产零件并完成换装,或者通过异空间军火库给自己的更下级单位进行换装。一次授权升级最快只需要三十分钟就能完成——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叫丧心病狂的发展模式了么?

如果最高研究所研究出了一门新式大炮,那么最快三十分钟之后,帝国全境每一个能装得起这种大炮的飞船都有能力把还冒着热气的炮口杵在自己敌人的脑门上——全都是现场生产的!

当然,“授权升级协议”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应用在常规升级项目上,如果是超出了基层单位生产能力的组件(比如新型号的星河主炮),或者是有特殊生产要求和资源要求的项目(比如需要用到源能矿之类无法用“资讯-物质”互换技术制造的原材料),那就只能通过常规手段,在专门的内陆生产基地生产然后一点一点慢慢换装了,基本上这都属于大型换装,可能数年乃至数十年才会进行一次,对平常的小规模升级换代,更新个炮座替换个装甲之类的,“授权升级协议”已经能完全应对。

嗯,没想到要解释清“授权升级”竟然还挺麻烦的……

这时候塔维尔的助手团队终于完成了对样本飞船的调试,观察大厅中响起星港主机平稳的广播声:“二号船台注意,撤离通道畅通,所有B级工作组在一分钟内离开船台,所有B级工作组在一分钟内离开船台。A级工作组检查初始能量注入程度。”

“初始能量注入百分之七十五,已达目标值,A级工作组撤离船台,现场由自律机械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