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杀蛮授职令(第2/4页)

严涵恍然,他细细想想,又说着:“那这些桀骜之士,可受得约束?如有奸细呢?”

“这讲武堂,就是让他们熟悉军法,兼学指战之术,并且军中法度森严,不服约束者那是自寻死路,真的不想受军法,可转到县里任职,再不然,也可获得田地美宅,幕府也有安排之处,至于奸细,自有人处置。”说到这里,这张成真就收了口,不肯再说了。

虽然这个严涵,是自己好朋友,但是讲武堂的一些作用,以及对幕府的充实,对现有军队的渗透和控制,都是内部秘密,现在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严涵也是聪明人,就不多问,心中却是大惊,按照自己老朋友所说,这一年,也有数百上千精锐虎贲之士,加入李睿帐下,这幕府的确卧龙藏虎了。

不过,这个话题不可深入,却可问其他方面,于是又问着:“那蛮司方面如何?”

“我方记录,已死六百余人,但是清点在册地蛮司首级,也有二千六百之多,多半是壮青,这数目已经很是可观,要知道现在蛮司在前者,是蛮王亲兵,其部也不过二万,简直是去掉一成了。”

“可有汉人充之?”

“杀良冒功,在这里很难,五户一伍,十户一火,五火一队,五队一营,一营设一堡,都是居住在棱堡,很难下手,至于蛮族那边的汉人,也和蛮人有异,检其首级可辨——就算有少许类似蛮人者,那也无可奈何。”

严涵点了点头,心中对李睿的幕府,又有新的估计,一年来,屯田二万户,就可增加二万兵,又有这些精锐虎贲之士充为心腹骨干,其控制的十万军,已经成了气候,正才沉吟中,就听见老友说着:“严兄来这不易,大人求贤如渴,不如随我去见大人,如何?”

严涵一怔,问着:“你不是要职司在身吗?此去关内,虽不远,也有百里了。”

“此是前沿之地,多战,我等文官家属都在关内,因此大人许之五日一休,一月累计,又可得五天休之,三月可得半月之假,来回只要一日,就可看望家属,汇报公事之后,也可安享家伦之乐——稍过些日子,就是我半月的一假了,严兄可与我一起坐公家之车回去。”

严涵听了,洒然微笑,这时,已经是近午时光,张成真又说着:“严兄稍等,再等片刻,就是午时,与我一起用餐就是了。”

严涵却说着:“昨日已经多酒了,今日我就自寻去,且外出看看。”

于是说了几句,严涵就告辞而出,到了街道不远处,就是屯田处了,除了棱堡,并无城池,就是开垦的田地。

此时属秋收,有些新割的田地露出了土地,有的还是金黄的一片,沉甸甸,军屯之户,已经大举出动,收割着。

严涵凝视着视野里,堆得老高的谷堆,以及一片片灿烂的金黄,心中也越发沉甸甸,这次所见所闻,虽有预料,也出于想象,用兵之政,无非粮田,有着充足的粮食,这片土地就拥有强大的实力,就可自给自足了,再走几步,见得身穿军衣的农兵帮着收割,他站住。一声叹息:“哎,此地已成一藩镇耳!”

几乎在同时,方信也在巡查着,不过却是靠近着三洞关最近的那个三道子县的棱堡群

经过了二年时间,大片土地开垦成熟,一望下去,50万亩地几乎一望无际,农民都忙碌着,收割着沉甸甸的金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五五分之,看起来赋税沉重,实际上比起内地来,还要好上许多,这关键是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变成无地佃农,这差不多也就是四六开了,而且,官府又将赋税压到农民身上,因此实际上早已经超过了五成。

“主上,此地50万亩,多以水田,亩产三石,就此一项,可收75万石粮,入得仓库,约70万石,这已经可养十万军一年了。”幕府长吏沈轩清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如加上新开垦的土地,主上,仓粮足矣!”

这标志着李睿这个集团,终于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藩镇体系,并且还有余力向外扩张。

方信听了,点头,却不露喜色,叹地说:“屯田虽好,利不过三十年。”

“哦,主上何出此言?”文薄参事张琢、仓曹参事兼建安郡代理郡丞姜清柏也自跟随在其后,都出言问着。

“军屯法度森严,平时屯种,战时作战,受官府节制,不但承担劳役地租,还受军役,而且赋税都由政出,因此历代,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都比较显著,然后世官府,值此方便,又安不加赋税?”方信笑着:“就算我等体恤民力,后世子孙,日后官府,又安会体恤民力,所以利不过一世,多者必坏。”

这时,李睿集团还没有太过严格的君臣对奏格局,所以这话一出,诸人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