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抄录(第3/5页)

方信这时哪能不知机,立刻跪下行礼:“学生拜见同知大人!”

“罢了,在家中,你又是读书人,起来吧!”老者摆了摆手说着,态度虽然和蔼,但是气度中自有威严。

方信应是,行一礼后,就站立一旁。

老者也不多说话,先把总纲拿出来看看,见到字迹,略点了点头。

李睿书法工整有根基,而缺乏灵气,方信书法不行,却有着这人难以比喻的气度,这些日子,不知不觉,二者混合,因此在老者看来,虽然不算什么大家,但是书法上,已经算有些意思了,考虑到眼前少年的年纪,这更是应该赞一声。

又向下看去,却见分类严谨,虽然具体还有错漏之处,但是本意却是很不错,当下度步到了书架,见每书架都有标签,的确查来找书非常方便,不由露出一丝微笑,“父亲大人,孩儿还没有看错人吧!”

“这点小事,也来向我夸耀,还需要多修点性气才是。”老者含笑斥着,但是看了眼前少年一眼,他精于看人,见方信立在那里,虽是粗布,但是那种沉凝的风采却掩盖不住,暗自寻思:“这少年看来气度还真不错,不妨结点善缘,也为将来子孙来计。”

当下笑着:“这就是你想的?还真不错。”

方信恭谨答着:“学生蒙公子之恩,得以养奉家母,无以为报,想来想去,就做了这点事来,无非是小技,略表心意。”

“甚好,我也听说你还得我儿之包,不贪百金,又侍奉家母,为人很孝,好好做,以后会有前途。”老者翻了几本书,又说着:“既然如此,你就暂时代为管着藏书楼,我会让一些人来,与你一起抄录,就按照你的方法,重成书库就是了,你是读书人,今年又会郡试,不入名册,月给十五贯就是了,如是全部完成了,我还有重赏。”

他当然明白,现在书都穿差不齐,重抄录后,这书库才算完毕。

“多谢同知大人。”方信大喜,连忙答谢,心知这次不但得了些合法的钱,而且还使自己郡试时,多了一些背景关系,考取秀才,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虽然帮了这一把,但是沈夏之后,就没有再说声了,偶然遇到,方信感谢,他也只是淡淡地摆手算了。

既然如此,方信也不深交了。

沈同知的确派来一些文书员,然后每人就抄书,既然都归于方信名下管理,那方信自然拿着鸡毛当令箭,索性就拿出了一纸章程来。

首先是选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知道,古本都是手抄,很少有雕刻印刷,因此经常出现版本不同的情况,对此,方信一一审查过去,采取的节录的办法,也就是采取最流行的版本,说明引自那本,又把有争议的段落放到每章节的注释中,同样说明来源,让读者自己来判断取舍。

其次是抄书,抄书就先按照总纲来,一一对应,总共20名抄书员,并且规定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2000字,要求笔迹清晰工整,无错别字,无墨点,又有三人,每天专门检查,如是不合格,有错漏,退回重写。

最后是校订,一万二千卷,分成三组对查,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

同知大人知道此事后,批文:“善,错者有罚,善者有赏,批三千贯,尽由此子来断。”

心中对方信的组织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毕竟这时,年轻的读书人,经常不懂实作,却不知这在后世是非常正常的流程。

一万二千卷,其实每卷数字不大,少者千字,多不过一万字左右,方信计算过,足有三千万字,因此20人来抄录,每天可抄录4万字,但是这样一来,还是要二年时间,当方信想到这里时,不由咋舌,心想自己还真找了麻烦的差事。

幸亏沈夏知道后,报告了父亲,并且和他说了一些什么,说什么就无人知道了,但是方信料来,这事对沈夏也大有好处,因为统一编制的书籍,就容易记忆和带回去了。

同知大人闻听之后,又检查了流程,觉得这事倒真正是大事了,如能整编,就是沈家小库藏书了,以后子孙可世代按此读之,因此还专门从族内拿出许多珍本来,总藏书高达一万六千卷,四千万字,又让族人之中,识得文字者,前来帮忙,一下子集了150人,专门抄录,每天抄录2500字,又派了一些族中儒者来校对主持。

这样大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让方信来主持了,于是名义上,对外就说由儿子沈夏来主持整编沈家小库藏书,而方信又提拔了一下,待遇现在晋升到每月三十贯,这可是相当吓人的数字。

就算这样,也要从五月到八月初,三个月的时间,正好到八月秋试前结束。

时间非常快,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七月底,沈家小库藏书已经进入了尾声,这一天,方信正在抄录最后一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