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武器禁令(第3/4页)

然而日本却很清楚,一旦美国放开武器禁运的话,对于日本没有半点好处,对于中国却是一大助力。

原因很简单,日本能生产武器,而中国生产不了武器。

以当时日本的工业能力,建造航空母舰都没有问题,生产各种武器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就算是美国开放武器禁运,日本也用不着从美国人手里买武器,他们可以自己造。更何况美国也不会卖武器给日本。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武器本来就全靠买,要是能够买到品质优良的美国武器,到了战场上,对于日军来说肯定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而且一旦美国向中国售卖武器,那么日本是管还是不管?管的话,那就得去扣押美国运武器的货轮,那就是跟美国过不去,差不多等于是向美国宣战了。而不管的话,任由大量的武器被运到中国,凭着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分分钟暴出几百万士兵来,这仗日本还怎么打?

日本人还没有做好跟美国动粗的准备,也不想看到中国暴兵,所以他们现阶段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拼命的去阻止中立法案的修改,阻止武器禁运的解除。

美国中立法案解除武器禁令的最大阻碍,依旧是美国的孤立派,比如之前提起过的共和党领袖阿瑟-范登堡。

上一次借款给中国的时候,由于陈强搞了一个有关南京的展览,使得阿瑟-范登堡没有去阻止借款法案的通过,而这一次,阿瑟-范登堡可没有这么好说话了,他从1934年开始就始终在阻止罗斯福解禁中立法案,这一次当然也会竭尽全力让武器禁令继续下去。

而日本大使馆方面,也是将阻止武器解禁的希望,寄托在阿瑟-范登堡的身上。

这一时期的阿瑟-范登堡,立场实际上是偏向于日本一方的,“九一八”事变之后,阿瑟-范登堡曾经担心中国会武力夺回东北,当时他希望英国可以从中平衡,所谓的“平衡”就是承认日本队东北的占领,让中国军队不要轻举妄动。

而在1939年的时候,阿瑟-范登堡也曾经提出废除美国与日本签订的《航行和商业条约》,因为这个条约限制了日本从美国购买物资,同时阿瑟-范登堡也敦促美国政府应该重新与日本谈判,并且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承认日本对于中国领土的占领。

也是因为阿瑟范登堡是美国的“亲日派”,所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阿瑟-范登堡强烈的要求要跟日本开战,他表现的比罗斯福更加痛恨日本。美国要朝日本投原子弹的时候,阿瑟-范登堡那是强烈的赞成,扔两颗还不够,恨不得多扔几颗。

估摸着阿瑟-范登堡也是真的被日本人惹恼了,老子本来是这么挺你们日本,千辛万苦的在美国国会帮你们日本说话,你们反倒是在背后捅了老子一刀!换成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得翻脸。

当然也是因为阿瑟-范登堡曾经的亲日立场,所以在珍珠港事件后,他必须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反日,他要彻底的跟日本切割,让人们忘记他曾经是一个“亲日派”,否则的话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

一条法案,有反对者就有支持者,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接触武器禁令最大的支持者。

在1939年初的时候,罗斯福就曾经游说美国国会,希望以现金的形式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以免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德国入侵,然而却被国会所否决。如今趁着欧洲战争的爆发,罗斯福也又一次提出解除武器禁令。

罗斯福认为,现有的武器禁了就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意大利目前还是处于中立状态,所以意大利可以向美国购买武器,然后将武器出售给德国,中立法案的武器禁令并不能限制德国人从美国购买武器。

而已经对德国宣战的英国和法国,却因为是参战国的缘故,按照中立法是不能购买美国的武器,如果武器禁令继续存在的话,那么美国的兵工厂会搬迁到加拿大,以便规避武器禁令,将武器出售给英法,到时候美国平白无故损失了一大笔钱,也损失了工作岗位。

美国毕竟是一个资本为王的国家,拦谁都不能拦资本家赚钱的路。美国的武器商需要赚钱,武器商上游的那些钢铁商也需要赚钱。在二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武器制造产业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如今又到了捡钱的时候了,那些武器制造商们就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还不是谁阻拦吃谁!

而且英法中三国大使的努力,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事实上三国大使当中,胡适这个中国大使看起来挺忙活,实际上就是个起哄的,站在旁边摇旗呐喊;法国对美国的影响力也有限,主要就是撑个人场,最主要的还是得靠英国大使。

英国对美国的影响力非同一般,美国国会中议员们,大部分都是英国后裔,在英国的游说下,很多美国国会议员都支持解除武器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