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隐身”的曼城(第2/3页)

万胜苦恼的想拒绝也没办法,只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

终于结束拍照后,万胜才找到朱广沪握手,没想到朱广沪也找万胜要签名,他拿出一件球衣递到万胜身前,“我的孙子很喜欢你,昨天他打电话来,和我说一定要个签名……”

万胜苦笑摇头,还是用签字笔签上了名字,他感觉比赛似乎成了自己的签名会。

一切都结束后,终于才轻松了很多。

赛后曼城和中国队一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朱广沪说起了曼城,对曼城所采用的“高端”战术,曼城球员的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高度评价,他坦然,“我们的球员个人能力,和他们有很大差距,战术打法上,我们的差距也很大。4:0输掉比赛,并不是好的结果,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和欧洲强队交手的经验。”

“有了这次经验,相信我们以后和强队交手,会有更多、更好的准备,表现也会变得更好。”

相比之下,万胜就不能这么说中国队了,如果他的说法和朱广沪类似,那肯定会被国内媒体认为是在“讽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中国队实力和曼城差距很大,所以他就实话实说,“中国队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我认为他们应该踢的更顽强,更有拼劲。”

然后他送上了祝福,“在这里,我预祝中国队能在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上提前出线!”

其实万胜还有一些真正的评价没说。

纵观整场比赛,中国队还是有球员表现有两点的,那就是中前卫董方卓,唯一可惜的是,董方卓似乎和队友配合并不怎么默契,他有几次精彩的传球,队友都没能接到……这或许就是欧洲踢球的球员,与国内球员在配合意识上的差距,然后就像是董方卓失误了一样,但这些他就不愿意多说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还容易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媒体会认为他看中了董方卓之类的,董方卓现在是曼联球员,而且即将取得英国劳工证,还是不要说过多引起麻烦比较好。

比赛之后,国内媒体对比赛进行了大肆报道,由于4:0的比分,中国队在比赛中并没有什么亮点,所以媒体的报道还是以曼城为主,曼城每个球员都获得了详细的报道分析。

在这些分析中,不难看到媒体对曼城球员实力的惊讶。

阿内尔卡、博格坎普等大牌球星就不说了,大卫·席尔瓦、达伦·本特等年轻球员都受到了好评,就连厄齐尔以及最后出场的博阿滕,都受到了国内媒体的一致肯定。

“这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球队,可以预见,他们中很多球员都有更美好的未来。可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他们现在已经是英超的卫冕冠军了。”

“可以预见,这个赛季曼城依然会是英超冠军的有力竞争者,或许他们有机会蝉联夺得英超桂冠!”

然后媒体提到了孙继海和王小雷,“王小雷打满了全场,这名19岁的年轻小将在门前表现不凡。孙继海出场70分钟,表现相当强劲,曼城的第三个进球也和他有直接关系。”

接下来就是一堆的夸赞。

这场比赛里,中国球员值得夸赞的也就是他们两人了,无奈的事情就在这里,两人还都是代表曼城出战的。

……

在中国媒体对曼城的极力报道中,英国和欧洲媒体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现在的英国媒体对曼城都有意忽略了,只因为曼城的转会实在很难吸引人,除了一个重量级的唐宁来自托特纳姆热刺,一个老将博格坎普的签约外,几乎就没有其他可谈的了。

英超其他俱乐部就不一样了。

几乎所有英国媒体的目光都被切尔西、曼联、利物浦、阿森纳等几个俱乐部吸引住,因为他们总是能有重量级的转会新闻消息可报道。

……

切尔西的转会无疑是最吸引人的。

截止到八月初,在引进的球员中,舍甫琴科和巴拉克是最引人注目的,虽然到了九月底,两人都将年满30岁,但媒体认为,两人在一两年里保持状态问题是没有问题的。

引进这两位巨星还存在另一层意义,那可以进一步提升切尔西俱乐部的声望和形象,为日后吸引更多巨星打下基础,建立良性的循环。

卡劳和米克尔年轻且存在变数,如果状态调整的好,有可能给球队带来惊喜,希拉里奥的到来则进一步增强了门将位置的厚度。

在切尔西放走的球员中,克雷斯波上赛季有10个入球进账,但媒体认为舍普琴科的到来足以补足缺失。古德扬森的多面手特性,随着锋线和中场的进一步加强而失去了吸引力。达夫的离去在上赛季就有先兆(联赛仅首发18次),穆里尼奥将指望卡劳和赖特·菲利浦斯顶替边路的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