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如果说我在前面两卷的叙述是文题相切的,且让读者的确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的话,那么现在我将要探讨的是有关围城和城防的计谋问题。在这里,我不打算写什么前言之类的文章,我打算先提供一些在围城时用得着的东西,然后再谈谈对被围困者颇有教益的事情。

现在,构筑工事、制造武器这些事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臻致完善上,我并不看好。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对它们进行思考,我只是想搞明白与围困问题有关的以下几种谋略格局。

第一,出敌不意;

第二,示假隐真;

第三,策反用间;

第四,饥敌;

第五,因势制宜,因情措法;

第六,声东击西,调动敌人;

第七,断河毁水;

第八,惊敌;

第九,攻其无备;

第十,诱敌入瓮;

第十一,佯撤。

再则,便是与被围困者有关的谋略了:

第十二,提高警觉;

第十三,传送情报;

第十四,调用增援和供应粮秣;

第十五,明示充裕之形,暗隐短缺之实;

第十六,反间;

第十七,出击;

第十八,临危镇定,以虚充实。

出敌不意

1.在一次战斗中,执政官提图斯·昆克蒂乌斯打败了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于是,他决定攻打城墙坚固的安蒂乌姆。他将士兵们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并告诉他们只要不延误,又是何等地容易做到。最后,他激发了士兵的斗志并一举攻克了这座城池。(公元前468年)

2.马尔库斯·加图在西班牙发现,只要出敌不意,就可以攻克一座城池。于是,他率部通过岗峦起伏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两天时间穿行了一般需要4天才能走完的路程,最终全歼毫无戒备的敌人。在下属问及他为何能够轻易地获得胜利,他这样告诉大家:“我们之所以赢得胜利是因为两天之内赶完了4天的行军路程。”(公元前195年)

示假隐真

1.多米蒂乌斯·卡尔维努斯包围了利古里亚城镇卢埃利亚。不过,该城池不但地势险要,而且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此外,守军英勇顽强,戒备森严。

为此,卡尔维努斯每天带着他的部队不厌其烦地绕着城墙巡行,最后又将部队带回营地。时间一长,守军便认为,这是罗马指挥官带部队搞训练,于是,他们便放松了对罗马大军的警惕。有一天卡尔维努斯突然率部发动进攻,并终于攻破城墙,迫使守军投降。

2.在战争期间,执政官盖犹斯·杜埃柳斯经常让士兵和桨手进行演练。他最终让迦太基人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置之。后来,盖犹斯·杜埃柳斯突然率领他的舰队直逼敌军,并攻破了敌人的防御工事。(公元前260年)

3.汉尼拔让部下换上罗马人的军服装扮成罗马人,然后又将长年参加战争而学会拉丁语的部下编成队伍,让这些士兵打头阵,在意大利占领了许多座城镇。(公元前216年—公元前203年)

4.阿卡迪亚人在围困美塞尼亚人的要塞时,效仿敌人,制造了一模一样的武器。根据他们收到的情报,有一支部队要来支援敌军,于是阿卡迪亚人便穿起美塞尼亚人正在等候的援军的服装。结果,敌人误把阿卡迪亚人当成盟友放了进去,阿卡迪亚人则乘机抢占有利地形,给敌军造成重大伤亡。

5.雅典将领西门准备夺取卡里亚的一座城池。在夜幕降临时,他下了一道命令:火烧城市居民非常崇敬的狄安娜神殿和城外的一片小树林。在市民们都跑出来救火时,西门则乘机攻占这座无人防守的城池。(约公元前407年)

6.雅典将领亚西比德包围了阿格里真托。该城有重兵把守,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他请求阿格里真托人召集一次市民大会,看起来,他好像要和大家讨论大家都极为关心的事情。

他在剧院里发表冗长的演说。按照希腊的习俗,剧院往往是用来商议大事的地方。正当他以会议的名义把民众扣留在那里时,他那早已为此做好部署的雅典人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座失去了守卫的城池。

7.底比斯人伊巴密依达正在阿卡迪亚作战。刚好赶上节日,敌方的许多妇女都到郊外去闲逛游玩。看到这种情况,伊巴密依达抽调一部分士兵,换上女装,混杂在妇女堆里。凭借男扮女装,这些人在傍晚时分竟也混进了城里。进城后,他们不仅攻占了这座城镇,还为自己人打开了城门。(公元前379年)

8.在泰耶阿人为欢庆密涅瓦节倾城而出的那一天,斯巴达人的领袖亚里斯提卜派人打扮成商人,赶着牲口,驮着装满谷粮的袋子到泰耶阿去。他们趁人不注意时为自己人打开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