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2/3页)

“刚刚送来的。”文彦博说道,“是吕惠卿托了人送过来的。”

“吕惠卿?!”文及甫吃惊得就像看到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

“是啊,就是吕惠卿,还让为父斧正。”正面反面地翻看了两下,文彦博冷笑着,“老夫有什么可以指点新学的?”

说是如此说,却是没有就手丢到一边去,反而是坐下来拿着看。

自从吕惠卿参与变法之后,文彦博对吕惠卿的态度是几十年如一日,吕升卿之辈更不被他放在眼里了。现在吕惠卿借着曲里拐弯的渠道,把吕升卿的著作送到了他手边,不用多想,肯定是为了他们共同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文彦博不知道这句话,也不觉得自己会与吕惠卿兄弟成为朋友,但做一个盟友,吕惠卿还是够资格的。

“福建子巴巴地把这部书送来,肯定有什么玄机,为父要好好看一看。”文彦博再一次将儿子往外敢,“你先出去吧,准备一下,再去台狱看一看,天太热,台狱毒气又重,多送点解暑排毒的汤饮子。”

文及甫点头应下,两个兄弟还在台狱中,为了日后兄弟情分着想,他肯定是要多往台狱跑动,帮还陷在狱中的两位兄弟一点。

抬脚出门,文彦博从后面又丢了一句话过来,“顺便打听一下,王安石有什么动静。”

……

楚国公府上现在有着大动静。

外姓没有在生前封王的旧例,功如赵普,也是死后方追晋真定郡王,再十几年,封韩王。

但外戚,尤其是皇后、太后的直系父祖,肯定是要追封为王爵的。曹、高,包括现在的向氏,都封了王。

王安石死后肯定会封王爵,即使坐上皇位的不是他的亲曾外孙,而是过继来的宗室子,也必须尊崇这位名义上的曾外祖父。

但身为祖父,又怀着对熙宗皇帝的忠心,王安石怎么会不盼着他的孙女能诞下皇子,而承袭了熙宗血脉的这个皇子又能顺利即位。

所以韩冈就在家门前,迎来了气势汹汹的楚国公。

“岳父误会了,小婿并非是打算做下那等大逆不道之事——小婿还是挺在乎自己名声的。”韩冈笑着,对王安石的怒气毫不在意,“如果越娘诞下皇子,那就顺理成章地即位。如果无法生育,这边也有准备。不论哪一种情况,小婿面临的局面都差不多,难道是太祖之后承袭大统,就会老老实实在中书拟定的诏书上盖章,其他什么事都不管吗?”

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得了臣子把持朝政,而自己就是只管点头的木雕土偶。

日后即使是太祖之后登基,也肯定要跟宰辅们斗上三百回合,如果宰辅这一方输了,韩冈难道还指望那个皇帝会留份人情吗?

反过来说,即使是熙宗皇帝后人登基,只要宰辅们牢牢控制住朝堂,他就是恨得咬牙切齿,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安心做一个傀儡。

所以韩冈根本就不在乎——当然,这是韩冈自己说的。

王安石连其中一半都不信,“如玉昆你所言,并不在意谁人登基,那你又何必这么着急。两三年后,还没有消息,再选老实稳重又孝顺的宗室子入宫,难道不是更顺理成章,也更能避免庙堂内外的纷纷非议。”

“给皇帝找点事做啊,宫内有事要多操心,就能少给宫外添麻烦了。”韩冈轻描淡写地说着。

就像是个棋手,只要稍稍拨弄一两颗棋子,就能让棋盘上的形势为之大变。

身不由己地处在棋局中,手无半点权柄的皇帝,也没办法与抱成团的大臣们为敌。只能随波逐流,等待着命运带来的判决。

王安石阴着脸,却也没再多说,更没驳斥。

韩冈本就是这种喜欢先下手为强的人,害怕对手找麻烦,就先给对手添麻烦,早在第一次会面,韩冈可就出过同类的计策了。

“敢问岳父,可是放心了。”

“放心?你让我如何放心?”

不论韩冈说得如何在情在理,如何天花乱坠,作为祖父,作为忠臣,王安石能将信心放在韩冈身上吗?怎么也不可能。

“这话说的,小婿这辈子在岳父面前说过半句谎话吗?”

若是朝不保夕,寻求自保的情况下,韩冈不会介意说上一两句谎。可眼下他牢牢占据着优势,又有什么不敢对人说的呢?

只是王安石并不信。他都不明白,韩冈的这么多心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但他清楚,韩冈的决定,宰辅们的决定,已经无可更改。

而且他也清楚,皇帝能有皇子的几率有多低。

章惇那边还有一层保险的事,他并不知道,但世间早就在传了,皇帝的身子骨太弱,先天元气不足,就是强用补药,最后也能落一个外强内弱。虽有名医调养,但皇帝却不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