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三)(第2/3页)

韩冈这一回没拦她,却悄然地松了一口气。

想想,又摇头叹了一声,“真是冤枉。”

“相公。”韩冈没能感慨太久,正准备拿起信的时候,又有一人带着一份名帖前来禀报,“冯相公遣人来了,说是想要拜访相公,不知相公今晚是否有闲。”

韩冈顿时精神一振,“冯京派来的人是从哪里过来的?”

“是从潞国公府上。”

“冯京出来了吗?”

“那人出来时还没有。”

也就是说,这是跟文彦博商量后的结果。更有可能是文彦博托付给冯京。

文彦博八十多岁,做了近四十年的宰相,不可能登门拜访韩冈。

但韩冈是宰相之身,更不可能上门。

并非说韩冈自大,而是他不蠢。这么做太给文彦博长脸,平白地就让文彦博骑在他的头上了。到时候,文彦博声势大涨,韩冈这一边可就要平添多少乱。

可以说,文彦博和章惇、韩冈两方,谁先登门,谁就输了。

但双方是需要沟通的。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包括日后的议会,都少不了私下里的沟通。什么事情议会上用多数少数见分晓,那才是大错特错。

尤其是一众宰辅,如果哪个议题上有分歧,绝不会闹到议政会议上以票数多寡分对错的地步。

而是会暂时搁置议题,私下里进行沟通,对议题方案修改,或是利益交换,直到可以顺利通过,才会进行表决。

除了最开始的一两年,议政会议的决议,基本上都是全票通过,会有弃权,但几乎没有反对票。

韩冈也希望能够与文彦博沟通,但他需要文彦博主动。不过文彦博始终按兵不动,直到今日,终于派出了冯京来。

“你把冯京的帖子退回去,让他转告冯相公,说我韩冈今日洒扫门庭,恭候大驾。”韩冈说过,又丢过一只对牌,“之后你再去皇城里一趟,把这件事告诉章子厚。”

盟友之间,要维持互谅互信的交情,细节上不能疏忽。

章惇若是见了一些身份特殊的客人,也会向韩冈通报。要不然,对面几个挑拨离间的小花招出来,韩冈和章惇就难免会相互猜忌,以至于干戈相向。

接过对牌,亲信急急地走了。

韩冈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信了。

文彦博有什么算计,韩冈的确很在意,但他更在意冯从义和李信在西北的准备。

确定了大议会之后,他在西北的筹划,可就能一一开始实施了。

……

“韩冈是这般说的?”

“小人不敢改易一字。”

相府、文府,相隔并不远,韩冈的回答很快就传到了冯京,以及文彦博的耳中。

文彦博和冯京相视一笑,“他是鸭子浮水,上面不动,底下倒是急得很。”

韩冈甚至等不到晚上,直接说今日会洒扫门庭。

冯京便是现在就过去,也是没问题的。

冯京站起身,“潞公……”

文彦博点头,“快去吧,把我们的想法跟韩玉昆好生说一说,既然他没有篡逆之心,便是我等同道中人。”

冯京反倒踯躅起来,“韩冈从来都不好说话的。”

“他既有所求,就必须合人所愿。”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周公旦尚有恐惧流言之日,韩冈日后如果久居相位,不是奸相也是奸相了。

为何说无欲则刚,无欲则无所求,无所求则自圆满,自圆满则无破绽,而像韩冈这般注重名声的士人,却是最好拿捏的。

……

再一次坐在了平稳的马车上,闭起眼睛,感受着车厢细微的晃动,方才面会文彦博的一幕幕,又重新回到了冯京的眼前。

“韩相公名垂万邦,只牛痘一项,便能遗泽百代。日后读书人看史书,念到韩相公的名讳,都要肃然起敬一番,历朝历代有几位皇帝能比得上?韩相公又何苦自污。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冯京当时听文彦博这么问道。

冯京听人说,如今文彦博年高体弱,寻常见客时,总是惜字如金。今日却难得地开了金口。

就是在这时候,自己的思路就被文彦博带偏了。

回想着当时的场景,冯京终于确认。

在询问之后,他就听到文彦博的回答,“是睦亲宅中人。”

天子给臣子们踩在了脚底下,皇亲国戚在文臣面前还有什么脸面可言?韩冈这个罪魁祸首,是最应该被痛恨的人,可他们之中偏偏有人要把韩冈当做圣人来捧。

对于这等趋炎附势之举,冯京当时一瞬间就想到了许多解释。

不仅仅是权势可畏,更有可能是想把他给架起来。一番好话把韩冈捧得老高,让他没办法把脸皮丢到地上,去行不轨之事。不能力敌的情况下,宗室采取此等手段也是迫不得已。

可文彦博却没有评价冯京的猜测,反而又说,“若说权势,韩玉昆要是贪恋权势,又何苦措办大议会,还承诺五年辞位?足可见其并无纤毫私心——这是前几日,令内弟过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