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开工(第2/3页)

孙享福闻言,点了点头,他虽然不是理科生,对于后世学校里学到的理科知识,也忘了一大半,但需对其主要原理,和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还是知道的。

比如钨丝可以做电灯泡,铜线必须要橡胶皮包着绝缘这样谁都知道的知识,他只要稍微提一嘴,就不知道能省下研究组多少工夫。

被刘士利这么一说,孙享福还当真是想起了不少这些方面的知识,此前孙享福在编写九垸县学,初中物理教材的时候,可没有将其编写进去。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把电弄出来的基础,你把电的原理和一些应用写出来,就太惊世骇俗了,那时只是将很多他还记得的物理定律和一些运算公式,写了下来,交给学生们去研究验证,现在,也都应用到了实际研究当中。

三天之后,刘士利带着所有孙享福脑子里还记得的,关于电,以及蒸汽机在车,船,纺织,等等各个应用方面的一些比较有前瞻性的认知,启程回渭南了。

而孙享福,也开始随着苏定方他们组织好的垦荒队伍,往三江平原而去,现在已经七月中,冻结期到来前的这一两个月时间,他们争取要完成开荒,和村落,城池的一些规划任务,至于建筑,基本得明年化雪以后才能开始动工。

“啊朗赫赫呢哪~……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靺鞨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

……”

虞秀儿唱的什么歌词,并不是所有人都听的懂,但是,所有人听到她歌声的靺鞨,或者室韦等部族的百姓,心里都有一股酥酥的,甜腻,通透的感觉,莫名的心情就好了很多,干起活来,也轻松的多。

过去的几天了,他们算是见识到了汉人的力量,那种长达百米,底部穿着一排大石子的大渔网,只需要在湖区选择一处宽阔的水域用船放下,由两组人拉着大拉绳的两端往岸边拉,湖里面那些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大鱼,就成堆的被拉到了岸边,百姓们只需要将准备好的大框放在岸边,挑个大的往框子里面捡就好。

只一天的时间,用几十张这样的大网,各拉了几趟,就捕到了足够所以人食用好多天的鱼货,然后,家里没有多少余粮的靺鞨人和室韦人,就都可以安心地跟着他们干活了。

划定区域放火烧荒原,筑水坝,架抽水机,那些原本全是芦苇荡子和野鸡窝的地方,在耕牛大犁拉过之后,就变成了一块块良田,据说以后每年种出来的粮食,所有人躺在家里吃一个冬天,也吃不完。

而且,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在开荒,都在根据地势高低,规划地方,有的是开窑洞,烧砖瓦,有的是在划村落的宅基地,据说,明年,这里就会变成五里一村,十里一集,百里一县的地方。

所有的房屋,都会用厚实的大砖,粗壮结实的白桦树做大梁建成,冬天的雪就算下的再大,也压不跨,大家还可以在房子里烧暖炕和暖壶,连牛羊,也是住这样的暖房子里,大家以后过冬,再也不用去山洞里躲着了。

最关键的是,自己这些人得到这些房屋,田地什么的,完全都不需要付出什么,只需要跟着那些教种田的汉人,学习怎么种田就好,即便是他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田地里的产出,或者那些温暖舒适的房屋究竟是什么样,但他们也觉得,这比以前臣服高句丽的时候,要好一百倍。

因为,自从臣服大唐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交过税,而且,经常会收到统治这里的将军送过来的,一些做工精细的衣物,或者能够驱寒的烈酒和一定量的粮食,基本不会让他们过冬的时候有冻死的危机。

有人生病了,还有穿着白衣服的医官给他们吃药丸,一点也不苦,吃几天后,大多数病症都会好,部落里只要冬天不死人,新生儿很快就多了起来,人口壮大的趋势也很快。

八九年的时光,他们已经彻底知道了什么叫天朝上国,什么是天底下最强的帝国的气度,知道了当初他们的首领选择向大唐臣服,是多么英明的决定。

天黑了,篝火燃起来,香喷喷的饭菜,又可以敞开吃了,还有那种喝一口,就会全身暖和的烈酒,每个人每天都能喝一碗,然之后,大家就可以围着篝火唱歌起舞了,那些汉人的乐器,能发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来给大家伴奏,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了。

情感的交流,就是这样,大唐的军队,当初和室韦,靺鞨,霫,契丹等部的将士一起联合打过仗,所以,他们建立了友谊。

现在,这些部落的百姓,和大唐的百姓,官员们,一起捕过鱼,开过荒,种过地,建设过村落,城池,所以,也建立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