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第3/3页)

大唐的几大边镇,都有地盘大,人口多,离中枢较远的特点,安东,安西,岭南道,南中之地,任意一个地方的主官要是生了异心,都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至少要开启一次数十万人规模的全国性的战役,才能平灭,有时候,不是百姓有多想造反,而是现管的官员权力太大,刺激了他们的野心,然之后,他们会用各种手段,煽动百姓跟着自己造反。

历史上的唐朝,就是外重内轻,导致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由盛转衰,要说李隆基有多昏庸,让当时的河北幽燕之地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吗?未必,但是,现管的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轻易的就能让属下的军队,百姓跟着自己起事,这就是因为,他们主掌了当地之后,当地他们说了算,不好的方面,都是朝廷和皇帝背锅,好的方面,都是自己的功劳。

当大唐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外部其实根本无法战胜它了,但是,内部却能轻易的破坏它,使它走向衰亡。这一点放在那一朝,其实都通行,这个民族有最吃苦耐劳的百姓,一般情况下,只要当权者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往往就是内部的贪污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害了整个民族。

孙享福笑了笑道,“刚才臣说,依赖科学技术可以帮助统治,其实,在应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也依然奏效,中枢,除了可以对边镇实行军政分离的体制之外,还需要对边镇,保持绝对的,让他们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优势。”

在后世,一个大国,总统通常会掌握核按钮,这就是绝对的武力优势,反观大唐,边镇之地的军士,装备与中枢无异,全部都是铁甲钢刀,而且,还比中枢占据一定优势,那就是马匹,船只方面,他们可以比中枢更强的机动力方面的优势,毕竟,关中到处都是田地山林,不可能养太多马,而安西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定襄道的优质好马,比关中的十倍还多,岭南的海船,也是关中的好几倍多,不说四面起火,就是一个方向有叛乱,朝廷中枢也很难快速的控制局面,很容易弄的一发不可收拾。

“绝对的,让他们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优势?你是说火药,朕不应该将其配备给边镇各军?”李世民大致的想通了这个问题道。

孙享福点了点头答道,“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确实不需要给边镇配备,即便是配备,也是极少量配备,能保证起到决定性的防守作用就好。臣所说的绝对武力优势,是类似火药应用,热气球应用的一些更加高深的军事运用技术。陛下,火药的作用,它可不是引燃,爆炸,那么简单,从科学技术角度讲,其实可以利用它的瞬间燃烧冲击力,和爆破能力,制作出很多强大到刀枪铠甲军阵根本无法对抗的武器,朝廷只需研发出这样的武器,保证中枢有一支军队配备,能够使用这种最高端的武器,就能对边镇武力保持碾压,而如何利用火药制作出更先进的武器,就需要各种科学技术来做研究推进。”

孙享福不认为李裕华能够凭借黑,火,药,制作出火炮,火箭弹之类的东西,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知道了它的爆炸强度之后,它就一门心思的在抓生产,做炸,药,包,和炸,药,罐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声势上,确实不弱,但是,实际作用,却未必有多强悍,宋有火器监,却先后败于辽,金,蒙古人之手。

明朝有了大批量的火炮装备大军,却被满清压着打,最后还被农民起义破了都城,这都是他们没有真正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出来的原因。

火炮,乃至火枪之类的武器,必须是要冶炼技术,与数学,物理等知识相结合,才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如果让他被动的发展,恐怕一两百年以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可是,将他交给像九垸县学出来的,掌握了比较高级的数学,物理知识的学生去主动研究,其实,用不了多久,它就能实现进步,并且不断的进步下去。

只要大唐中枢对边镇保证了绝对的武力优势,那么实现了大一统之后,至少可以对天下保持几十年的绝对统治,只要有个两三代人的时间,足以让欧亚大陆的所有人进入一个通用汉字,汉语的时代,毕竟,目前的世界环境下,就是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大唐,也才刚刚实现了识字率超过一成五的比例,更加别说那些文明远远落后于大唐的西域国家,现在教他们学习汉语,汉字的难度,其实跟教大唐本土少数民族百姓的难度是一样的,只要肯砸一些钱,一般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