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怎么才能有惊喜(第2/3页)

在后世,云南就是我国番茄出口第一省,即便是大量出口,和内销,也还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因为产的实在是太多,经常会出现烂在家里了还没销出去的情况。

而由于气候需求的原因,这边的许多药材,植物,也是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这就导致了它的珍贵性,孙享福领着农学生,在一些野生药材,珍贵花草植物比较多的地方,勘定了位置之后,因地制宜,留下了很多建设图纸。

稍后,这些种植园,就得这些农学生们自己组织开辟了,至于可以作为主食的大田作物,孙享福召集了所有人,讲了几节课之后,便带领着大家,在新开好的田地中,种植了下去,这些种子,算是他们在温带气候中种植的试验品种,之后的产量,口味,等等,都要拿来与其它几个地方做对比。

在舍龙在再三挽留下,孙享福一直在云南待到了五月中旬才走,并且,给他留下了很多比较美观的亭台楼阁建筑图样,这都是孙享福在后世的景区看到的,虽然舍龙更加感兴趣的是围屋碉楼这样的,能解决云南百姓实际问题的房屋。

论到设计修建这些土木建筑,其实古人工匠比孙享福还擅长,孙享福只是告诉舍龙,如何通过规划建筑,打造经济圈而已,吃喝玩,一定要形成特色,让人来这里一次,就能记忆深刻,还想着带自己的朋友,家属来游玩。

所以,等江陵的工程队来云南的时候,需要修建的,已经不是一座像定襄,江陵城这样,以奢华为主基调的通都大邑,而是一个到处都是景观,像花园一样的城池,而且,还不只是一座城池,往西,丽江,迪庆,芒康。往南,普洱,孟赛,万象,都会修通道路,建类似的以景观为主的城池。

这样,不仅能让云南的产出,卖往吐蕃和骠国,使其在商业上,逐步发达起来,还能让它以独特的优美环境,吸引人来游玩,或者定居。

橡胶树的种植,孙享福最终选择放在了下龙湾外的中红岛上,为此,舍龙拨了两万人给他,不过开辟一个橡胶树种植园而已,当然是用不上这么多人手的,舍龙拨这么多人,是要让他们一边种植橡胶树的同时,一边跟着岭南的船队,学习一定的行船,或者航海技术。

云南的水系发达,农业产出提升上去之后,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沿海地区,只待未来大唐拿下骠国,得到整个往南直到沿海的地盘,就可以把它单独划成一道,其地盘,可能比之前的岭南道还要大,人口也会更多。

六月上旬,孙享福再度回到了广州这边,第一时间,他就让大家伙拿起镰刀,跟着自己去田里,割玉米苗,俗话叫做割天心。

“老师,这玉米长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它割掉一半?”李泰听到孙享福这个要求的时候,懵逼了,连那些会种玉米的玛雅人,也懵逼了,因为,孙享福动手之后,还不止割一点点,整个齐玉米棒子以上的部位,全都被他一刀割掉了。

孙享福指了指自己割出来的玉米苗道,“这叫‘控上促下’,嫩芽的时候割掉一些没有用的部分,能促进它的根系生长,根系发达了,它不仅能更加抗旱,还能更大程度吸收土壤中的养份,使得玉米棒子更大,颗粒更加饱满。长成了割,则是能减少它在整株苗上的肥力消耗,当然,好处也还不止这点,它还能使其抗风能力更强,或者减少虫害,突尖的情况等。”

好吧!见孙享福说的头头是道,李泰他们也不敢质疑了,跟着他制定的标准,也割了起来,在后世,玉米割苗与不割苗,其实也受到过争议,不过,最终,通过科学的统计,得出了一个有着非常明显差距的结果,割了的,一般比没割的,高产一到两成左右,要知道,玉米本就高产,一到两成的差距,那可是过百斤,可见这道工序的重要性。

至于土豆,红薯,番茄,花生之类的作物,长势也十分良好,因为这几种作物的适应性本来就强,王二小按照孙享福的要求,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整田,施肥等耕种手段,倒是让那些玛雅人震惊不小,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来到了大唐来之后,就像受到了神的祝福一般,比在他们那边,长的要好的多。

在经过比较科学的播种手法,以及一些比较精细的田间除草,追肥打理,除虫害等加持之后,它产量,只怕比在南美洲现在的普遍比较粗略的手法种植出来的产量,要高出一半以上。

“老师,咱们下个月底启程的时候,这些作物,就能全部收获了吧!”孙享福回来了,李泰就放心了,看到那些玉米被割掉了上半部分,依然能够存活,他就完全信了孙享福的说法,不过,他心里面自然是有些小九九的,那就是把这些新作物种好了之后,在李世民夫妇面前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