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赶上了好时候(第2/3页)

以王家修建两千里水泥路就花费五百万贯的价格来算,也就是说,光是一个铸币改革,就能赚到两千五百万贯钱。

要问为什么会赚到这么多钱?

那就得说说,为什么孙享福带回来的钱币样板,成色那么好看了,幸福村专门研究冶炼的马赛那组人,可是两三年前,就开始玩合金了。

而且,这种新的钱币制度实行之后,等于是对倭国这种盛产白银,和西域很多盛产黄金的国家的一种制裁。

因为,他们的白银,黄金,在大唐不能当钱用了,想要将其铸造成在大唐能用的钱币,你得找官方的铸钱司,那么,他们就该被铸钱司的人拿捏了,大唐的铸钱厂可以免费的给自己的百姓铸钱,可不会给外邦铸钱,他们没有唐钱,就买不到大唐的任何货物,在举世货物皆出唐的这个时代,基本就等于贸易被冻结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找一些地方势力,给他们一定的利益,让他们把自己的黄金和白银拿到铸钱司去铸钱,这样,肯定是要被大唐的地方势力割一层肉的,量大了,还容易被发现。

铸钱厂,在铸钱的时候,也还是会赚他们一点,就像孙享福此前预计的一样,回炉铸造三亿贯钱币,铸钱司差不多就要赚两千五百万贯以上,接近一成的盈利。

钱的事情十分敏感,铸钱司这样的衙门,注定了是由李世民心腹大臣主理,内侍和密卫把持的项目,别的朝臣都插不上嘴。

不过现在大唐处于上升期,大家能说的上话的项目,简直太多了,很快,一整套阵亡将士的抚恤,甚至安葬的新规,被最终敲定,昭告天下了。

李世民不仅同意了孙享福他们提出来的超高抚恤方案,在决定在玉山修建烈士陵园,用较高的礼遇下葬阵亡将士骸骨,并且规定,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子孙,每年必须往烈士陵园,亲自祭拜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这一举动,顿时将关中各家有战死府兵的家属再次感动的大哭,他们的家人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还受世代皇帝祭拜,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荣耀?

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李世民的歌功颂德之声再度大涨,这种声势会造就一种很直观的现象,那就是民间更加的和谐了。

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百姓们觉得皇帝好,就更加愿意守皇帝定下的规矩,包括臣服的那些番邦国主。

所以,连李世民规定的,七岁以上的孩子,不分男女,必须送到县学,开始接受基础教育,百姓们也是从者如云。

至于那些臣服的小国的国主,他们在长安,吃的好,住的好,有各种稀奇把戏看,比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要舒坦的多,李世民留他们在长安多住几天,他们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李世民让他们的子孙进国子监读书,学习汉文化,他们更加是举双手赞同。

这可是大好事啊!学好了文化,就能够在大唐做官,皇帝要给他们的后代做官,这就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的表现,所以,别说那些年幼的子孙,就是像麴智盛这样的成年王子,也被新获封了高昌郡公的麴文泰留在了长安学习。

并且,有好多只是获封了县公,县候级别的国主,直接请求定居在长安,他们已经舍不得长安的荣华富贵了,在这边,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生了病,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小病,一刻药丸下去,就能见好,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有野心,也成不了气候的他们,干嘛还要回去?

对于这样的奏请,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并且给这些申请留下的人,都赐了宅子和一定数量的三等公民做仆役,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长安城有房有仆有高薪的享乐阶级。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用,有一些他们提供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资料,以及身份上的压制,对于官府管理当地,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说完了这些,李世民又在房玄龄的建议下,对于官员俸禄这一块的新规定,拍板决定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大唐的官员又要加薪了,这一次的幅度,达到了三成,而且,以后,还会像工人们一样,有一个稳定增长的工龄工资,为朝廷服务的越久的官员,薪酬会相应的高一点,而且,将实习官员的生活补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每月两贯钱,并且,将大量表现尚可的实习官员转正了。

贞观三年的科举,一下子就取中了五千人,此前由于人手紧缺,房玄龄转正了一批,差不多一千人,李世民这一次,更是直接转正了三千多人,剩余的几百人,要么是表太差,不适合当官,要么是有了其它的想法,不愿走仕途的。

还别说,工商科有些人,得到了各自实习的产业的东主的赏识,做到了中高层管理的,可未必愿意去朝廷做个八九品的小官,他们轻松可以获得一等公民的身份,而且,薪酬比朝廷官员还高的多,管的事情,也对自己的胃口,放弃被朝廷派往偏远地方做官的也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