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2/3页)

因为李世民养着数量庞大的密卫,养着五千不受朝廷兵部管制的玄甲骑兵,还养着两代帝王的后宫,几十上百个主子,就得上千人来伺候,这开销可大的很。

外加去年关中大旱,他死命的掏腰包,赈济百姓,才导致了后宫账上财政枯竭。

“呵呵,夫君一早就料到,后宫的日子,恐怕不好过,所以,打算在渭南新城建一个琉璃工艺品作坊,其产出,就当是给临川公主的聘礼了,等作坊建立起来之后,娘娘可要派人去打理,夫君说,只要经营得当,一年营收百万贯,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年营收百万贯的产业用来做聘礼?”

所有后宫的妃子此时都在内心里咆哮着,包括临川公主李孟姜的生母韦妃,这产业交给了长孙皇后,几年以后,等临川出嫁的时候,长孙皇后可未必会将它当做临川的陪嫁送出去。

听了虞秀儿这话,长孙皇后笑了,这次是真笑了,民间最高规格的嫁娶,也很难有超过百万贯的聘礼或陪嫁,即便是皇家嫁嫡公主,十万贯也顶了天,因为花费过大,朝臣会弹劾,更何况李孟姜只是一个妃子的女儿,而且,孙府给的,是可以一直赚钱的产业,一年一百万贯,假如临川公主十年以后跟孙得寿完婚,皇家那时候岂不是已经赚了一千万贯?

何人如此土豪?拿一千万贯做聘礼?

答案当然是善阳郡公孙正明了。

他这些钱是为自己亲弟弟花的,在他看来,弟弟即便是尚了公主,也不能让人瞧不起,钱给的多些,心意便重些,底气便足些,大唐的公主,就应该有一个强悍的夫君镇着。

虞秀儿是不能理解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的,反正,她今天到后宫的这一趟走的很是长脸,各宫妃子对她的态度,可是平等相交,各种育儿经,不断的传授给她,倒是叫她学习了不少东西。

怀孕中的虞秀儿自然是不能跟着孙享福长途赶路到善阳去的,甚至,孙享福直接让她留在长安养胎,直到宝宝出世,在幸福村准备了三天之后,孙享福带着数百车这边已经用不上的了农具往善阳赶去。

每次赶路,都会有故事,这次也不例外,出了关中,看着沿路的百姓都还在用原始的耕作方法进行春耕,孙享福感觉,自己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三年时间,能让关中的百姓适应精耕细作,都算成功了,这样,再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学习,他们差不多能够自己进行精耕细作,而要想让整个大唐的百姓都进入精耕细作,高产高收,只怕需要他用一辈子来努力。

三月中,孙享福终于回到还在一片残雪之中的善阳城,探望慰问了在火灾中死难的百姓和士兵的家属,再次追加了丰厚的抚恤之后,他立即就制定一套仓库管理执勤办法,其实,此前郭破已经弄了一套出来,他只是将规模更加扩大化,并且,将仓储地,分散成了几处,还增加了一个秘密仓储地。

另外,对于化雪之后的开垦,播种等事宜,也进行了任务分派,农耕知识宣讲,即刻开始。

考虑到善阳实际情况,李世民给孙享福派了好几个人手过来帮忙,其中还有原先在渔业司任职的熊庭中,张盛业等人,还在预期中,目前没有影子的几座郡级城池,也都派了主官过来,在那些城池没有建好之前,这些人先要跟着孙享福学政两年以上,现在嘛!当然是做孙享福的助手了。

知道孙享福属下缺文不缺武,所以,这次李世民派过来的,全部是文臣,而且,好几个都是今后的名臣,就拿褚遂良来说,他可是李世民的托孤重臣,再有如许敬宗,是在高宗朝做到宰相的人,而且,他还是坚定的民族融合派,他的女儿,就是嫁给了冯盎的儿子。

至于高季辅,张行成,宇文节等,后来可都是拜了相的人物,现在虽然这些人的官阶不显,但办事灵活干练,都是实干派的能臣。

最懂得用人的李世民,自然不会派一些跟他不是一条心的人来善阳膈应孙享福,这些人到了善阳之后,孙享福的政务工作顿时减轻了不少,甚至,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召集农户讲学,告诉他们用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来开垦田地。

不管孙享福给大家讲的是什么,李淳风反正是每堂课都要来听的,现在,数十名全国各地小有名气的大夫已经聚集到了善阳,他们或是道门出生,或是想学习孙思邈的医术,总之,在李淳风的忽悠下,决定留在善阳医学院了。

而被孙享福关照过,要重点建设的善阳医学院,也在经历过一个冬天之后,逐渐成型,后续的建设,可能还需要很久,主体的墙院大屋之类的基本建设完毕。

还别说,孙思邈是个闲不住的人,等第一批药材从各地运往善阳之后,他就开始免费为百姓看病了,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医治,善阳城的游牧民族,对于汉人,又多了几分认同感,原来,他们伤寒发烧的时候,是不需要求神灵保佑的,只需要找到大夫,买几碗汤药吃下去,就能药到病除,这让那些最近生过病的突厥人,更加的不想离开善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