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大凡尘世中人,多有自负之症。许多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在他认识的人里,打心眼里瞧得上的没有几个。邯兆瑞便属于这种人。莫看他接人待物总是一副随和模样,其实在内心深处,从未将自己混同于芸芸众生。

然则对草庐翁,他却确实是心悦诚服。在他的心目中,草庐翁堪称当代卧龙,一俟风云际会,必定造化无穷。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的渐渐形成,才使原本就不甘庸庸碌碌终老此生的邯兆瑞,逐步地坚定了随同草庐翁共闯一条不凡之路的决心。

在后来的合作过程中,草庐翁更是每每使他折服有加。这并不仅是由于草庐翁的远见卓识见微知著,也不是说草庐翁从来不曾出现过失误,而是由于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状况,草庐翁总能保持一种超乎常人的冷静,拿出一个不同凡响的应对主张。这绝对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邯兆瑞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自己很难效仿得来。

这一回亦复如是。当邯兆瑞正因在临风寨方面的失利,而以为起事计划将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之际,又是草庐翁一番高屋建瓴地分析,令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悉心品味草庐翁的耳提面命,他越想越觉得,草庐翁的决策非常英明。兵法中自古便有虚而示虚、奇而复奇、因利制权、行险而顺之说,在这个官府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刻,因势利导果断发动突然袭击,诚可谓深得权变之妙。

邯兆瑞深知草庐翁不是个蛮干之人,他毫不怀疑,既其如此决断,胜算起码可有八成。这个信念令他大为振作,甚至连那腰伤之痛,似乎也在无形中减轻了不少。

根据草庐翁的安排,邯兆瑞将在八月十五日之夜担当一个特殊角色。他的戏将是整部大戏中的华彩段落,只许唱好不许唱砸。掐指算来,现在距八月十五日只有十一天了,准备工作必须抓紧。于是乎,邯兆瑞便谨遵草庐翁之嘱,怀揣着即将揭开传奇人生新篇章的亢奋,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战前筹措。

不能说草庐翁的大胆决策是不自量力,也不能说邯兆瑞对于草庐翁的能力和天正会的实力是过于高估了。汴京的城防力量极其薄弱是个事实,可以被钻取的空子比比皆是。某一地段的守将稍不留神,便有可能被人乘虚而入。以草庐翁之长期经营精心策划,觑准时机出其不意地将这座已被朝廷置如弃履的孤城折腾个天翻地覆,绝对不是痴人说梦。

但他们的如意算盘还是出了错。错就错在他们没有真正吃透对手,因而自负得过了头。邯兆瑞认为草庐翁的思维是超乎常人的,草庐翁亦一向自谓不按常理出牌乃其强项,然而他们却皆未认识到,宗泽的思维不仅同样是超乎常人,而且也超乎了草庐翁。

事实上,此时的宗泽,根本就未因临风寨的谈判成功而稍有懈怠,而是一刻也不敢偷闲,在回城之后,紧接着便极为警醒地展开了一系列的防叛行动。由于这些行动都是在绝密状态下进行的,宗泽又有意地在公开场合做出了一副云消雾散之状,便对外造成了错觉。所以,草庐翁一伙都没料到,其实就在他们紧锣密鼓摩拳擦掌之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宗泽抢得了先机。

隐藏在开封府里的内奸侯云甫,就落网于此刻。

清除内奸,是宗泽早就在密办的一桩事,而且根据种种迹象,已初步锁定了目标范围。只因证据不足,尚未最终坐实。现在是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也正好有个现成的契机可用。于是宗泽便定下了一个请君入瓮之计。

八月四日下午,也就是草庐翁前往邯宅去面授机宜的前几个时辰,宗泽召开了开封府有司官员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宗泽向众官通报临风寨谈判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并要求各司曹恪尽职守相互协作,全面做好收编杆子的准备工作,共同开创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新局面。在会上宗泽特意提到,由于临风寨谈判的影响,其他杆子亦多有输诚之意,已有数路义军头领,主动派人进城接洽。但因义军成员鱼龙混杂,民众中仇视官府者亦大有人在,捣乱破坏在所难免,形成抗金大联盟的阻力依然不小。因此,有司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治安管理,严守保密制度,以确保进城接洽者的人身安全。

参加办公会议乃侯云甫获取情报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每次与会,他都听得十分在意,以期从中捕捉某种值得注意的信息。在这天的会议上,他全神贯注地听来听去,虽然没从宗泽的侃侃而谈里捞到什么油水,却是从会议上发生的一个插曲中,得到了一个收获。

这个插曲,就是甘云在宗泽讲话之间,进去做了一个禀报:“人到了,安排在都亭驿馆。”宗泽则回复了一句:“好生招待。晚饭后接到府里来,我亲自谈。”而后甘云便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