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平息物价风潮,一纸联合倡议书起了重要作用。在敦促各位富商共同签署倡议书时,有几个人是带了头的。为了表示对这些开明富商的感谢,也为了今后更好地合作,在茶话会后,宗泽专程上门对他们进行了回访。这一日,宗泽回访的是丝绸商邯兆瑞。

邯兆瑞拥有大小不等的五家店铺,店址分布于京城东西两厢的各大商埠。但他的住处并不与这些店铺相邻,而是另有居所。那是几年前他以极低的价格,从一名获罪被贬的五品官员手中买下的一个大宅院。此宅坐落于皇城东南厢靠近马道街北端的一条街巷中,是个闹中取静的去处。宗泽带着宗颖、甘云和几个亲兵,出开封府策马前行约一里地,登上东大街,行至寺桥,再向南拐个弯,绕过铁佛寺,就到了那座灰墙乌门的邯宅院前。

为了不给主家添麻烦,宗泽在来访前没有预先打招呼。当院门被叩响时,邯兆瑞刚用过早餐,正在后院的廊庑下,观看家仆喂他那几只心爱的信鸽。听管家马德发报曰宗留守大驾光临,邯兆瑞连忙弹冠整衣,带着马德发大步流星地穿庭跨院,赶到影壁前,热情而恭敬地将宗泽一行迎进了大门。同时自有伺候在如意门旁的两个家仆,殷勤地接过了宗泽等人的坐骑。

如同汴京的多数院落,邯宅亦为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四合院之雏形始于商周,传承发展至宋代,已成为汉族民居的普遍建筑模式。这种建筑模式,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变化无穷。它的基本单位虽为四平八稳之固定构架,但在此基础上可以向纵深和两翼任意发展,由之衍生出匠心独运的多种组合。

这座邯宅,显然就是一座院里有院的多层次建筑群。当宗泽带着随员步入垂花门迈进第一进院时,马上便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这个庭院不仅面积阔大、树木繁茂,山石错落兰竹掩映,两侧的游廊后除若干厢房之外,还皆另有若干旁门。以这番光景估计,整个宅院起码得有四进纵深,也许还包含着更多的套层空间。如此规模,虽不能与皇苑王府比肩,在民宅中却可称得上是相当气派了。而内里如此气派的一座宅院,从外观上看却毫不起眼。感觉到这个反差,宗泽忖度,邯兆瑞这个人,要么是处事谨慎不喜张扬,要么是工于心计城府颇深。当然作为一个商人,只要他不把心眼尽往歪门邪道上使,工于心计也没什么不应当的。

邯兆瑞笑容可掬地将宗泽一行迎入正厅,此间有使女已依照马德发的吩咐将茶盏果盘备妥。双方分宾主落座,宗泽便与邯兆瑞开始了礼节性的攀谈。

宗泽说他今日到此目的有二,一是对邯兆瑞积极响应官府号召、以身作则配合官府稳定物价的行为表示感谢;二是希望邯兆瑞多为官府献计献策,协助官府解决好民生问题。邯兆瑞则满面谦恭地表示,他无非是做了一点分内之事,有劳留守大人专程回访受之有愧。献计献策实不敢当,为国分忧义不容辞,若宗留守有用到之处,他邯某一定尽力而为。这些都是套话,但因邯兆瑞说得很自然,而且他又生就了一副宽鼻厚唇的敦厚外貌,其言让人听起来便觉比较诚恳。

接着宗泽对邯兆瑞的生意表示了关心,说如其有何困难尽可直言,尽量为商家排忧解难官府也是责无旁贷。邯兆瑞答曰,战乱时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宗留守日理万机,艰难更甚。有宗留守此言即足暖人心,自家的困难能克服的就自家克服,不是万不得已,就不给宗留守再添烦忧了。这番话表白得颇为得体,宗泽颔首微笑道,邯公真是深明事理,若大家皆似邯公这般境界,何愁汴京之患不平,大宋江山不治。邯兆瑞随之而笑,连称留守大人过誉。

然后,宗泽观赏着厅堂内外的景致陈设,又与邯兆瑞随便聊了些汴京风物之类的闲篇,便准备适时告辞了。就在宗泽放下茶盏意欲起身时,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就顺便向邯兆瑞问了一句。

宗泽所问之事,乃是关于蔡京秘藏珍宝的传闻。

这是近日来宗泽时常挂在心里的问题。汴京的经济秩序经过努力整治虽暂时维持了平稳,但官库的财政缺口仍在不断扩大,庞大的军费开支依然捉襟见肘。找不到解决这道难题的办法,宗泽便觉得像坐在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朝廷拨款肯定是指望不得的,绝境求生的办法,只能是自己找米下锅。在冥思苦想了若干措施均觉无济于事之后,宗泽不由得便将他的希望,极大地寄托在了李纲提出的从地下寻宝的建议上。

宗泽认为地下藏宝之说不为虚妄,但具体线索却渺茫得很,所以起初并未留意于此。但目前实在是别无他策,这条路就不能不试着走一走了。于是他便命人开始了对有关信息的寻访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