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普通乡民打扮的曾邦才带着两个随从,由普济门出城,顺着蔡河打马驰骋了将近一个时辰,拐上通向老佛崖的山路,这时,日头已经偏西。这是宗泽到达汴京后的第二天的下午。

汴京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四周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但没有名山,并不等于绝对无山。从汴京出城南行数十里,就有一片凹凸起伏的山地,其主峰虽说不高,却甚奇峻。相传曾有一老僧坐化于山中的一座古刹,此山遂得名老佛崖。当然如今的汴京旧地,早已非昔日模样。

当年的老佛崖一带,地形比较复杂,可算是汴京周边的第一险恶处,历朝以来曾有不少绿林在此安营。汴京沦陷后,从城里溃逃出来的姚三保看中了这个地方,遂率部扫荡了栖身山中的数股流寇,在此落下脚来。姚三保喜虎,他占据了这座山头后,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唤作“崖头虎”,对麾下之部伍就冠名为“虎翼军”。曾邦才是虎翼军的军师,在该部中坐第二把交椅。同时他还另有个身份,是一个地下组织天正会的骨干成员。但是这个秘密身份,姚三保并不知晓。

曾邦才现年三十八岁,生得面黑体瘦鹰鼻鹞眼,据相者云乃枭雄之相。说起此人,还当真是有些来历。其族其实本不姓曾,而是姓李。上溯六代,他的先祖李重进,乃是后周朝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显德七年一月,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当时正驻守扬州的李重进不肯臣服于赵匡胤,意图联合驻守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却被赵匡胤先后击败。同年十一月,宋军攻陷扬州,李重进走投无路,自焚身亡。其族室之一脉为免受叛臣血统之累,乃悄悄地改为母系姓氏。于是这一脉李姓子孙,由此便世代相传地姓了曾。

姓氏是改了,这段家史却没被李家后人遗忘。在曾氏的密传家谱中,是永远记载着这个改姓缘由的。曾邦才生性桀骜不驯,他自从接触到密传家谱时,便被那段不堪回首的痛史所激怒。后因科考不顺,家境困窘,胸中的不平之气日增,时有仗剑复仇之念。但面对着已然成为庞然大物的宋朝,他知道这事也只能是自己暗地里发发狠而已,真正要去做,那比登天还难,因此只将此念深藏心底,从不对外流露半分。直到结识了天正会的首领草庐翁,他这个隐藏多年的心思,才开始了从空想到行动的转化。

那是宣和四年春,也就是五年前的事。

那时,曾邦才混饭的差事,是祥符县的牢狱节级。节级的薪俸不多,不免时而囊中羞涩。他居住的街上有个杂货店,店主因他是衙门里的公人,对他比较慷慨,不仅允许他赊账,在他有一时之需时还常常出手相帮。曾邦才知恩图报,亦有意对那店主进行关照,遇有地痞泼皮在店里滋事,他皆主动出面去调解。因而双方关系处得不错。

而两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由于他们与县丞之子的一场冲突。

那县丞之子是个恶少,倚仗其父顶着个九品乌纱,终日在乡里横行霸道无事生非。那一日,他又以为其父过生日为名,沿街向各店铺收取所谓庆贺礼。杂货店店主愤恨其行,不肯掏钱,惹恼了这厮。这个恶少一声令下,其家丁便要冲上前去掀柜砸店。

就在小店眼看就要被捣个稀烂之时,曾邦才带着两个狱卒弟兄闻讯赶来,将身子一横挡在了那几个家丁面前。“你若是敢把我曾某当场砸死,这个店今天随你砸。”曾邦才阴沉地逼视着县丞之子,冷冷地丢出一句话。狗屁县丞过什么鸟生辰,他也是刚刚被迫随了份子,正被这口恶气憋得难受,借着这个茬口,是决心与这个恶少叫叫板了。

随着曾邦才的这句话,那些在旁边围观的左邻右舍,也都无声地向其身边聚拢。虽然没人再接着说什么,但那些愤怒的目光,却凝成了一股比语言更为强劲的力量。那恶少原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见了这个阵势,心知众怒难犯,只得悻悻地哼了一声“不识抬举的刁民”,带着家丁扬长而去。

事后杂货店店主携礼答谢了曾邦才和那两个狱卒弟兄。过了几天,又在家中备酒,单独宴请了曾邦才。那天晚上两人边喝边聊,喝得都有点高。曾邦才一时性起,借着酒劲将平日里骑在他脖子上拉屎的县衙官吏们一一骂了个遍。骂着骂着,便顺口溜出来这么几句:“他娘的狗眼看人低,那帮鸟人,一个个什么东西。往上查三代,他们家坟头下边埋过七品以上的官吗?在我面前装大爷,他也配!我曾某什么血脉?不瞒你说,曾某的祖上,是前朝堂堂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此话当真?”杂货店店主睁圆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