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失败多少次

孟获闭上眼睛,表情相当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那就是你技不如人时,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败在他手里。

以为可以窥破天机,以为可以运筹帷幄,却谁知一切都在对方的操控之中。

不,不仅仅叫操控,应该叫玩弄了。孟获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老本尽失。

他绝望了,决定同归于尽。

当时的他与诸葛亮大概有五十米的距离,而他身后只有不到十个蛮兵,他最后的跟随者。孟获回过头来对这些人说,我又遭到这个人算计了!想我堂堂孟获,受辱三次,难道还要有第四次不成?弟兄们!冲上前去,将诸葛亮连人带车砍为粉碎呀!

诸葛亮孤身一人,却笑吟吟地看着孟获的最后一击。

他不闪。

不惧。

不惊。

也不攻。

只是眼神里多了一层内容——悲悯。

孟获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突然间有了悲悯情怀。他也不知道诸葛亮是为谁悲悯。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为他,孟获。因为他掉尽了陷阱里——诸葛亮以一番激语激得孟获走这五十米的路程,并最终将他送进了陷阱里。

这是一个职业计谋家的成功之举。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对手自己走进陷阱里。所谓行云流水、游刃有余,诸葛亮真是将计谋玩到家了。

孟获则在陷阱里痛不欲生,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距离。这距离当然不是指地理距离,而是两人智慧间的差距。

孟获每行一步,自以为得计,却每每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这样的人生真是悲凉得可以。

所以一个问题出来了——还有没有再较量下去的必要。

每一步都是错,每一段旅程都是绝望之旅,他跟诸葛亮,原本就不是对手,却要做对手状。他累,诸葛亮也累。

那么,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孟获却回答不上来。毕竟这是两个人的互动游戏,他一个人说了不算。再说了,游戏规则是诸葛亮定的,诸葛亮会拒绝再玩还是要戏弄到底,只有诸葛亮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孟获只好等待,惴惴不安地等待。

诸葛亮不可能拒绝再玩。因为他要征服的是人心,而不是要一个结果。

胜败的结果。

胜败是没有悬念的,一次战争是这样,一万次战争也是这样,这场发生在他和孟获两个人之间的战争胜败早已注定。诸葛亮要的是人心的转变。

哪怕是渐变的过程。

这个很难,不可以期待在哪一次,孟获会完全放弃自己,无条件地臣服于他。

起码这次不是。

所以诸葛亮继续演戏。

他先是以酒肉相待那些归降的蛮兵,一番好言抚慰后,就恢复了他们的自由。这样的工作诸葛亮不是第一次做——这也是收人心工程的组成部分,诸葛亮沉醉其间,乐此不疲,目的当然是为了感化孟获。

其次,诸葛亮对孟优板起了脸孔。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哥孟获也太冥顽不化了。被我捉住了四回,还是不认输。有这样带兵打仗的吗?没有!现在他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还丢了你们全族、全寨人的脸。你这当弟弟的要好好劝他,别再执迷不悟了。

孟优听了这话,自然是羞惭满面,觉得自己的哥哥也真是太不要脸了。他伏地请求诸葛亮免他哥哥一死。诸葛亮冷笑一声,置之不理。

外围工作扫清之后,诸葛亮直面孟获,看看这个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孟获当然有话说。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吾今误中诡计,死不瞑目!”意思是我误中了你诸葛亮的诡计,不是我真被你打败了,所以我死不瞑目!

呵呵,这话说的,实在是强词夺理了一些。人世间战争,就是计谋与计谋的较量。所谓误中诡计云云,只能怪自己智商不高,怎么能埋怨敌人太狡猾呢?

所以诸葛亮听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令身边武士将这个死不改悔的反革命分子推出去斩了。

诸葛亮下令的时候表情真切,很有恼羞成怒的意思,看不出是在开玩笑。

孟获见了,心里一沉,觉得两人之间的游戏怕是到此为止了。

拒绝再玩。

诸葛亮拒绝再玩啊。

但他却恋恋不舍。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看一看谜底——到底要经过多少次之后,自己才输得无怨无悔。

在这个世界上,输得无怨无悔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自己尽情发挥,需要各种主客观因素都达到最佳状态。如此机缘巧合后如果还是完败,孟获才肯承认自己彻底玩完。

所以这样的游戏的确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它需要耐心,需要合作,需要寻找感觉。